比哈尔邦贝蒂亚教区内的基督君王学校在过去一年的庆祝中,先后举行辩论、研讨会、舞蹈和话剧,让学生认识到圣依纳爵和耶稣会士如何在世界各地成为教育先驱,从而改善社会生活。
今年五月十日,教宗本笃十六世向参加纪念这道通谕颁布四十年,而在罗马拉特朗大学举行国际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说:“那道文献很快成了反对的标记。
年轻人有活力、有新招,他们推动西开堂区创办了《圣神之光》报纸,进行文字福传,运用了网络和各种新媒体。比如微信,一个朋友圈500人就不少了,在乡下一个村子未必有500人。
——摘自网络
这是一个虚拟的橱窗,一个照片的社交网络,藉由「生活的世界面貌」网站,那些即将前往西班牙马德里参加世青的青年可以上传一张他们的照片,分享他们的信仰经验,作为见证。
《蔡少芬—以色列》一连四集藉香港翡翠台播出,一些弟兄姐妹通过电视或网络进行了收看,有良好的回应。
「既然他们常用手机上网,不如教会多把天主教资讯放到网络上,不要忽略这群人。」
但是我们也该注意,互联网是没有生命的,任何的网络联系都无法取代面对面的沟通与联系。互联网当中的欺骗性也是有的,尽管在基督徒中较少,但是我们还是需要注意。
2008年9月(之前我单身、失业,生活艰难),我在网络上找了份家政工作,来到了舟山沈家门照顾一位单身残疾兄弟(他是个教友)的生活。
类似的报道在网络上已经屡见不鲜,月薪3000以下的男人没有资格结婚、宁可开着宝马哭,也不坐着自行车笑……现在社会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忙碌地追求着金钱,以金钱来衡量人的价值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