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圣诞节前的最后一周,即可爱的圣婴为我们诞生的前几日,弥撒当中的读经常常提及有关玛利亚的讯息:天使加俾厄尔向玛利亚传报喜讯;依撒依亚先知许诺给阿哈次一个征兆——有一位贞女将要怀孕生子
纳匝肋木匠的经验虽不可重复,却可以效法,他在生命中所做的一切,使他成为教育者的楷模。教宗详细谈到圣若瑟帮助耶稣成长的三个方面:身量、智慧和恩爱。 身量是最自然的方面,是生理和心理的成长。
因此,天主从永远就选择了一位以色列的女儿,一位住在加里肋亚纳匝肋的犹太少女,成为自己圣子的母亲,她是一位已与达味家族中一位名叫若瑟的男子订了婚的童贞女,童贞女的名字叫玛利亚(路1:26-27)。
当天第一篇读经取自《耶肋米亚先知书》。教宗方济各在即席讲道中指出,在耶肋米亚先知的口中有天主的声音。天主沉痛地表示,虽然选民得到很多益处,但他们仍不听从天主。教宗说:这是天主的历史,似乎天主在哭泣。
天主教和东正教公认的大公会议如下:第一次:第一次尼西亚大公会议(325年),在位教宗:圣西尔物斯德肋一世。第二次: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381年),在位教宗:圣达玛苏一世。
门徒们因为怕犹太人,把自己关在最后晚餐厅内,连玛达肋纳也哭泣,因为有人把主的遗体搬走了。教宗指出:胆怯的人是这样的:他们不敢想像耶稣的复活。 教宗接着说:其次,也有羞愧的基督信徒。
第一次是在加里肋亚海,当时伯多禄听了耶稣的话便放弃渔网和手艺跟随了他。第二次,复活的主发现他重操旧业。这一次也是在加里肋亚海边,这次召叫仍是:“跟随我”。在这两次召叫之间是他追随基督作门徒的整个一生。
他曾经用月光一般纯洁的目光去看马利亚玛达肋纳———那个被人称之为堕落并被7个魔鬼纠缠的女人。她被人们所诅咒。然而就是在他的目光里,她发现所有说爱她的男人中,唯有他是为了她而爱她。
当天是圣安德肋宗徒庆日。福音记载,安德肋与他的兄弟伯多禄毫不迟疑地舍弃一切,跟随耶稣,做了传递信德的使徒。教宗强调,那些传递信德的使徒的呼声今天比以往更加响亮。
十四日星期四上午十时,教宗将前往纳匝肋访问并主持弥撒圣祭。下午,会晤以色列政府总理、加里勒亚的宗教领袖、参观圣母领报山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