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耶稣「极力」恳求天父救门徒们免於「那摧毁基督徒身份」的世俗精神。厄肋阿匝尔所作出的正是抗拒这世俗精神的坚定榜样,他考虑到青年可能会因为他的缘故陷入世俗的精神。
受过洗的人明白自己肩负着一项更为重大的使命,因为对基督的信仰把我们带上了一条持续一生的道路,即慈悲如同天父的道路。
互联网以它的一切形式和科技允许我们创造真正的人性网络,它应该符合基督精神,充满爱和慈悲,好能把天父的爱带到天涯海角。
有多少人在等待着我们的传教工作,因为他们需要基督,需要认识天父的面容。我们正是藉着基督的光,才能走出自我封闭,言行一致地回应我们的圣召。
祂没有责怪天父,而是说:‘父啊!祢如果愿意,请给我免去这杯罢,但要照祢的意愿成就’(路廿二42)。耶稣沿着妇人亚纳走过的路,以温良作出回答。
在这祈祷周,让我们祈祷,祈愿我们众基督门徒能找到一同合作的方式,把天父的慈悲带到世界各个角落。
朝圣地是宽恕之家,在那里每个人都能与天父的温柔相遇;祂仁慈对待众人,不拒绝任何一个人。教宗说:谁若走近告解亭,那是因为他对自己的罪感到懊悔:他後悔自己犯了罪。他感到需要走近告解亭。
我们从天父那里领受的慈悲不是一个私人的慰藉,而是使我们成为让别人也能蒙受同一恩赐的工具。在慈悲与使命之间存在一种美妙的循环。活出慈悲也就使我们成为慈悲的使徒;成为使徒我们便能在天主的慈悲中日益成长。
她们首先带领教友们学习圣经中耶稣基督有关如同天父,满怀慈悲的教导和教宗钦定慈悲禧年恩宠的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需要,以及她们对方济各教宗慈悲特殊禧年诏书《慈悲面容》和教宗有关慈悲禧年特恩的分析和理解。
若我们众基督徒皈依基督,一起朝向他走去,我们就会彼此接近,甚至按照基督的要求,‘与祂及与天父合而为一’(参:若十七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