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信德”通讯员采访她们时,他们笑着说:耶稣为我们流血牺牲,我们也应效仿耶稣爱人,献血给有需要的人。我献着血,我快乐着。李晶主教、高天庭和赵勇峰神父到采血车上看望了献血者和采血站工作人员。
这种对主耶稣的“认识”和“期望”的过山车式的经历,使门徒们一下子茫然了、困惑了、甚至想逃避了。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解释耶稣受难前的祈祷和保禄前往耶路撒冷以前在米肋托的辞别,并提到受迫害和被迫逃亡的人,诸如缅甸的罗兴亚人以及伊拉克的基督徒和雅兹迪人。
(路廿二:26)路加福音曾多次描述门徒们讨论谁是他们之中最大的(参阅路9:46),但这次却在耶稣的最后晚餐中。那时,祂刚刚建立了圣体圣事。
圣周指四旬期的最后一周,圣枝主日是圣周的第一天;圣周星期一、二、三这三天是耶稣受难的前导,对耶稣的苦难作整体性的追念,而后三天———圣周三日庆典———庆祝耶稣救赎奥迹每个个别的事件。
教宗降福公教医生的听诊器(梵蒂冈新闻网)「耶稣怀著怜悯之心亲近病患,借此展现出我们的天父对祂最急需的儿女的无限慈爱。」
在当天弥撒的福音中,耶稣证实说:「我是道路、真理、生命。」教宗表示,「认识耶稣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工作」。不过教宗问道:「我们要如何认识耶稣呢?有人会说:『神父,作研究,必须勤奋作研究!』那是真的!
耶稣亲口给我们说:哪里有二个或三个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们中间(玛18:20)。通过读福音加深我们对耶稣的全面认识、了解祂、相信祂、效法祂。
依22:19-23;罗11:33-36;玛16:13-20主耶稣基督在祂的人生十字路口所问门徒们的两个问题,不仅能帮助我们醒悟“耶稣是谁”,而且也能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是谁”,以及认出我们“周围的人是谁”
来自路加福音关于复活的记载(路24:13-35)为我们描述了主耶稣的复活带给妇女们的惊喜和害怕,以及在困难中失望的门徒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