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对话、合一、共融是“梵二”精神的核心,也是21世纪世界和平共融的希望,这是上主给我们的旨意,是人心所向的教会主旋律。你看,我们这次会议有三分之一的是中青年教友,这不是我们教会的希望所在吗?
他说:“先教宗坚固的信德、开放和富有人性、热爱美和真理、对圣母的孝爱、对教会的热爱、尤其是对成圣的热衷,这些特点都根源在他出生、受洗的瓦多维采,在这里他接受了最初的教育和培养”。
旅游福传方式把我们的教堂、朝圣地大量向教外人开放,并配备导游或者讲解员,使其对教会有广泛了解。
改良对的,革除差的,开放要开得其所,放而不乱,适合国情、教情,有益于圣教事业的大发展。圣体礼仪,有外表,有内在,但主要内在于心灵的准备与领受的实情,感恩求恩相结合。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教堂里的花儿凋谢了开放,开放了凋谢。渐渐地,我长大了,有过欢笑,有过泪水,而圣召路上的喜怒哀乐,只有跋涉者才能体会、懂得。
总之,在今天的社会中,教会应以开放的态度来接纳每一位愿意加入教会的成员,让外教同胞不再感受到加入天主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教宗最後说,从基督徒的视角看,我们可以说家庭是参与感恩祭的‘家’,因为家庭把自己的欢乐经验带入感恩祭,家庭向普世欢乐的恩宠开放,接纳天主对这存在太多封闭与隔阂的世界的恩宠。
因此,庇护神父祈祷团应该是‘慈悲的中心’,始终开放且活跃,并藉着祈祷的卑微之力把天主的光带给世界、把爱的能量供给教会。你们应始终是喜悦的祈祷使徒!祈祷能行奇迹。
弥撒当中,上千名慈悲使徒接受派遣,做天主宽恕的标记及工具,帮助天主子民敞开心门,向天主的慈悲开放。教宗强调祈祷、行爱德及守斋是耶稣邀请我们克胜罪的途径。教宗首先讲解了四旬期的意义。
教宗表示,慈悲能以多种方式抵达每个人:透过良心的真诚开放;閲读转变人心灵的天主圣言;遇到一位仁慈的姐妹或弟兄;从受伤、罪过的经历中体验宽恕和慈悲。然而,慈悲的可靠之路是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