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友们以热烈的掌声和真挚的歌声对他(她)们表示热烈的欢迎,2000多名教友手持蜡烛携刚加入教会的弟兄姊妹一起信仰宣誓,表示拒绝一切引人背离天主的事情,作主的好儿女,在领受圣体时他(她)们兼领了圣体圣血。
两位枢机主教在信函中列出7点,其中最突出的项目中也包括指出了具体措施,如求助于协助生命中心和依靠根据自己的良知原则拒绝施行堕胎的医疗人员。
(《救赎圣事训令》92#)不过这并没有剥夺教友选择以口领的权利,因此神父不可因为教友选择口领,而拒绝送圣体。
宽恕也是沟通的一种互动,经由这互动,孩子学会聆听他人、以尊重的态度说话,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不拒绝他人的看法,将来他在社会中能成为建设对话及修和的人。
教宗表示,人们忘却了永恒,心不在焉,只专注於现世的事务,拒绝那将要发生的事。人们靠眼力航行,被自己苟且偷生的玩世精明所绑架,已经变得冷漠,甚至对不死生命的可能性产生了排斥感。
天主给了我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生命,难道我还有理由去拒绝他赏赐的小小考验吗?就这样,我重新认识了天主。天主也给了我百倍的赏报,我家的情况转好了,我也走上了为主服务的道路。
教宗说:在拒绝天主,拒绝祂父爱的地方,就不再有生命,存在便失去根基,一切似乎都堕落及毁灭了。即使如此,这痛苦时刻也是接近救恩的时刻。考验是为使子民能感受到那背离天主的辛酸,面对一种选择死亡的黯淡空虚。
耶稣接着设了一个比喻,一个仁慈的君王赦免了仆人欠他的巨债,但仆人虽被宽恕,却拒绝宽恕自己的同伴。教宗强调,比喻中的君王是位仁慈的人,他动了怜悯之心,就免除了那个哀求他的仆人的一切巨债。
此外,暴力和拒绝生命的根源在于恐惧,因为接纳别人是对个人主义的一项挑战。我们可以设想,当发现一个新生命会是残疾者,甚至会是严重残疾的情况。
这喜乐源自天主,因为祂总是原谅和救赎那些爱祂的人,祂前来居住在我们中间,从不拒绝我们的要求,只要我们愿意自我反省,回心转意。这是我们预备圣诞节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