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圣经离我们普通教友的信仰生活很远,中文圣书也少之又少,再加之弥撒用拉丁文举行,教友所能得到的信仰知识除了要求背诵的薄薄的《要理问答》,以及神父弥撒中有限的讲道,似乎只剩下老辈儿口传的一些正确不正确的内容了
圣经是天主的话语,蕴藏着我们得救的奥迹,是我们信仰生命和现世生活的食粮。圣经作为我们信仰启示的宝库,如同圣体圣事一样,是我们获得生命之粮的途径。
情况相对缓和的地区,则在修道院内、修会会院内举行了简单的仪式,没有众多信众参与。尽管没有欢呼的人群和盛大的庆典,但新铎和新发愿的男女会士得以与天主密切结合,深刻认识到圣召的重要性。
正说着一辆车在身边停了下来,车里坐的都是村里的教友,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到了教堂,老师讲完道让大家像麻袋倒西瓜一样把罪都倒出来。
从第一所隐修院的产生,直到当下的新团体,奉献生活的所有形式都是因着圣神的召唤而产生的,根据福音的教导跟随基督(参阅修会生活革新法令2)。
一位在祈祷的司铎(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在致“司铎弟兄们”的一封信函中,感谢伦巴第大区的主教们今年组织了第六届“年长及患病司铎友爱祈祷日”活动。
(梵蒂冈电台讯)10年前,2005年4月2日,圣若望保禄二世教宗在他深爱的慈悲主日前夕返回天父的家。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修院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又神圣的地方。在一个科技发达,讲求自由的时代,竟会有人弃俗修道,过着与一般人不同的生活,难免令人啧啧称奇觉得不可思议。也许有人会问:修道到底有什么吸引人之处?
因为看到自己的不足,就知道与天主要求之间的差距。判断对错的标准在于天主,知错,说明天主和你在一起,这是多开心的事呀。过去习惯看别人的毛病,如今知道自己也有毛病,就不会那样看人了。
教宗在讲话中赞赏“泰阿蒂尼司铎会”第164届总代表大会强调“使命”和“走出去”传福音的主题,即是通过深深扎根于灵修生活并通过仁爱行动的具体表达,参与到所有基督徒团体的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