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通讯员支忠老师告诉大家:当年日本人的炸弹只是毁坏了教堂一角,但文革却令整个教堂成了废墟。希望修复教堂,恢复教堂原来恢弘的面貌,成了当地乃至整个教会的愿望。
教宗在回程飞机上引用了几个小时前一位不具名主教的话,说:「种种丑闻令爱尔兰人饱受煎熬,但他们懂得区分什么是真理,什么是不完整的真相。」即使治愈的过程仍在进行,爱尔兰人的信仰依然坚定不移。
教宗即席谈到,在今天的丢弃文化中,祖父母似乎令我们心烦,祖父母们被‘遗弃’、被远离,然而,祖父母是智慧,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家庭的记忆。
令我们欣慰的是,我们知道耶稣为我祈祷,为我们每个人祈祷,好使我们的信德不致衰退。事实上,耶稣首先是一个祈祷的人,正如我们在不同的福音事件中所看到的:从显圣容到约旦河受洗,直到死亡。
不少次,随波逐流的心态把我们击垮,令我们瘫痪无力,难以在受苦的弟兄姊妹身上认出祢:我们眼神回避,以免目光相接;躲在尘嚣声中,好能掩盖呼嚎声;摀住嘴巴,免得高声呐喊。」
在家里睡懒觉,不愿意来圣堂,是现代年轻人的普遍现象,一家人一起早晚祷更是微乎其微,信仰的冷淡、流失,令百岁老神父担心不易,徐神父在讲道中希望大家牢记老神父在弥撒前对大家的肺腑之言,把宝贵的信仰代代相传。
尤其看到报道中这几句话时:教宗在许多的机会上向人们发出邀请时说:“崇拜物质财富、占有的爱和权力,常令人们把自己当做天主,企图控制一切,而不顾及天主的诫命。这是条将人导致死亡的路。
教宗良第十三在1883年颁布通令,规定阳历十月为“玫瑰月”,令教友本月内每日在明供圣体之下,公念《玫瑰经》十五端,加念《圣母德叙祷文》、《求圣若瑟垂佑诵》各一遍。
他的灵性经验令我们感到有如活出了他所强烈探究的巴斯卦奥迹,并把这个奥迹作为基督信徒的生命形式来宣讲。保禄为基督、同基督和在基督内生活。
牛顿不仅在科学上的成就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而且对宗教经典的研究和认识,也令许多宗教学者大为惊奇。牛顿确信圣经中有密码,他认为这些密码比万有引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