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泰罗维奇主教说:“参加世界会议的主教们强调为天主圣言最有利的是:礼仪,而讲道是圣道礼仪的一部分,弥撒的重要在于在弥撒中圣言被宣讲,反思及祈祷,并且讲道为天主圣言的延续,把祂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教宗接著指出,“保护人权、获得思想和宗教自由、向远方的人和近邻宣讲福音、社会正义、保护环境和共同寻求可持续发展;实现真正为人服务的人文经济和政策,这些都不是‘他人的问题’,而是我们的问题,是我的问题。
至于如何传扬爱德的福音,教宗重申,唯一可行的宣讲就是见证,绝不是让人改教。教宗以慈善的撒玛黎雅人为例,说明尽管他不是宗教人士,却帮助被强盗打伤的人,把他带到客店,付钱给店主照顾他。
当天的读经一记载,伯多禄宣讲耶稣为默西亚,并劝众人悔改(参阅:宗二36-41)。教宗由此展开弥撒讲道,阐明悔改意味着「改变生活、恢复忠诚」。「忠诚这种人性态度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常见。
祈祷结束时,「他们聚集的地方震动起来,众人都充满了圣神,大胆地宣讲天主的真道」。教宗称之为「圣神的第二次降临」。
当天礼仪选读的读经一记载,斐理伯向厄提约丕雅女王的宝库总管宣讲福音并为他施洗(参阅:宗八26-40);在当天的福音中,耶稣强调:「凡不是派遣我的父所吸引的人,谁也不能到我这里来。」
接着,教宗强调,耶稣提出了舍己为人的服务生活后,「立刻恢复了两名瞎子的视力,使他们成为自己的门徒,借以肯定祂的这项宣讲」。因此,「我们渴望承认每个人身上的人性尊严,不论他属于哪个种族」。
教宗说,是通过福音宣讲、言语和见证。基督的光是通过天主选择来到我们中间的那种方式,即降生成人,来传播;换句话说,就是要“成为他人的近人,与他相遇,接受他的现实”。
天主派遣约纳前往尼尼微城向人民宣讲,但他拒绝听命,因为尼尼微不是希伯来人的城市。于是海上忽起风暴,约纳被大鱼吞下。他惊恐万分且后悔莫及,于是祈求天主的宽恕,获得了救援。
关于这一点,圣座促进新福传委员会主席菲西凯拉(SalvatoreFisichella)总主教表示:“委员会确信要更有效的宣讲福音,我们的确亲眼目睹了许多符合防疫要求的新福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