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神父第一次相见大约是1987年在圣神修院,我那时还是小修士,只看了他一眼,听别人说那是在罗马的王神父。那次印象已经模糊不清了。
注视着在圣伯禄大殿前的圣味增爵的圣髑,教宗赞扬这位圣人的心「激发一股爱德动力,且维持了数个世纪之久」。为了鼓励圣味增爵大家庭再接再厉,教宗提出三个「简单而关键」的动词:「朝拜、接纳和走出去」。
陈主教,圣名玛弟亚,河北冀县徐庄乡冯家庄人,1928年2月6日生于热心教友家庭,自幼敬主守诫。1938年在南宫天主堂小学毕业,并蒙主圣召。1943年在景县小修院(景星中学部)读初中。
看过一本真福德肋撒嬷嬷的传记,其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有一次,穷人的德肋撒嬷嬷去拜访一位从来没有人关心过的老人。她在老人的房间里发现了一盏漂亮的灯,但是上面布满了尘埃。
下午1点,爱心小组到达养老院,受到了院领导和孤寡老人们的热烈欢迎。
在这趟菲律宾之旅中,萨拉枢机将以教宗的名义,承诺透过「一心委员会」来实现重建孤儿院和老人之家的计划。这栋建筑物将包括一间小修女院、一座小圣堂和一间诊疗室。
河北22位修女(包括10位会长)、来自各教区备修院院长和教区秘书长参加讲座。
姊妹四个,他为老大,刚到能帮大人干活的年龄,蒙召要进修院,村人多不理解,其父母却深明大义,不但让他进了修院,过了几年又把大妹送到了修院,宁肯自己承担繁重的劳动。
圣伯多禄善会的成员于昨天26日来梵蒂冈觐见教宗本笃十六世,向教宗呈献罗马居民为教宗爱德工作的捐款,善会的主席托利奥尼亚公爵并代表大家向教宗致敬。教宗在向善会的成员发表谈话时,强调了爱穷人的重要。
在修院读书的大修士仅有4人,备修生5个。若瑟修女会已无学生,除6位暂愿修女外其余全部是终身愿修女。后备人才储备极度匮乏,这就是教区圣召体验营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