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宗教的慈善特殊意义(概要)——从佛教经济的“社会性”谈起上海宗教大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李向平教授一、佛教经济之问题缘起常言之宗教世俗化,其紧密联系的大致是两个意义:一是以非神圣化的形式界定世俗社会的结构意义
教宗在发出这个邀请时,并没有忽视许多女修会自身所面临的问题。教宗说:“无论男修会还是女修会或许这些修会要向你们说:‘我们内部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不能……’。
教宗方济各在手谕中解释道,守护信仰是教会生活中的“主要使命,也是应遵循的最高准则。圣座教义部负起了“教义和纪律”的重要职责,这些是历任教宗,特别是保禄六世和若望保禄二世所委托的职权”。
科学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控制了人们的思维。人们害怕说话不科学、害怕做事不科学,就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将宗教与科学对立起来的思维方式。
修会会士是先知,是选择跟随耶稣,效法耶稣服从天父,度贫穷、团体和贞洁生活的人。在这层意义上,圣愿不能落得如讽刺画那样的下场,否则,举例来说,团体生活就成了地狱,贞洁就成了单身汉生活的方式。
在德国读神学的时候,我经常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圣玛利亚•玛达肋纳的纪念日在教会的年历中只是一个一般的纪念日?
有的人提出:人究竟生活在理念中,还是生活现实中,一位留美回国的海归派扬生说,他在美国时,是生活在理念中,回国后则感到活在现实中。这是两种彼此孤立的生存状态,对人不利。
最近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位叫作无微不至的朋友提出的一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一致关注,众说纷纭,各抒己见。
如对天主的认识、罪过的问题、悔改、重生、成圣、得救、天国、主的再来……应全面了解圣经对这些问题的论述和看法,使我们在实际灵修生活当中有所依据,而不至于误入异端教派的歧途。
圣座特别关心的是中国的天主教信友们能够在教会内以积极的方式活出他们的信仰生活,与此同时,也成为好的公民,为整个中国社会的和谐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