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礼仪的福音给我们谈论一个富贵的人。他跑过来与耶稣相会,问他说:“善师,为承受永生,我该作什么?”(17节)耶稣敦促他要变卖一切而跟随他。
为什么苦难是进入生命的道路?为什么按照天主肖像被创造的人从开始就犯罪,甚至彼此相残(参阅:创四1-8)?为什么这种情况直到今日似乎毫无改变?
鸣蝉舍弃了外壳,因而能自由高歌;壁虎舍弃了尾巴,因而能在危难之中保全生命,自然界弱小的动物以其超凡的智慧昭示我们:只有舍,才能得。舍,古人写作“猞”,即用手拿东西给人,得即得到。
从宗徒们接受主的派遣开始,直到两千年后的今天,一代代的基督徒披荆斩棘,前赴后继,先后将福音的种子撒播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这是教宗方济各于1月24日天主圣言主日弥撒讲道中,解释当天的福音(参阅谷一14-20)时给我们安慰的话。
教宗希望信友们做传福音的门徒,蒙天主召叫去见证改变生命的智慧。教宗首先引用当天弥撒读经二的内容(参阅格前一22-25)强调,“圣保禄告诉我们:‘基督是天主的德能和天主的智慧’”。
教宗希望信友们做传福音的门徒,蒙天主召叫去见证改变生命的智慧。教宗首先引用当天弥撒读经二的内容(参阅格前一22-25)强调,“圣保禄告诉我们:‘基督是天主的德能和天主的智慧’”。
(若望福音15:9)祂的爱是有源头的——天父。同样地,我们对爱的理解,最初也是透过人类之爱来建立的。
我们应将宣讲福音作为探索的最终目标推荐给其他宗教信徒;使每个人的文化和生活得到净化、完善。
青年首先问教宗:“什么是永生,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回答青年们的问题时首先衷心感谢在场的每位青年的临在,他们为信德所做的美好见证及与耶稣生活在一起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