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父亲与小儿子的分离只是身体上的分离,祂其实始终把小儿子放在心上,满怀信赖地等待他回来,在路边张望以期能看到他。有一天,儿子离得还很远时父亲就看见了他(参阅:路十五20)。
我们与主建立了关系,然后,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没有领受圣神降临,如果圣神没有降临在我们身上,我们虽然与主耶稣建立了关系,但是,我们还是按照我们人的本性去理解、去相信耶稣,对于这样一种信仰是有限的,这样一份信仰只是停留在我们人性的层面
教宗说,这一切都有悖於做子女的境况,有悖於我们原本的圣召,因为我们就是为此而受造的,子女的身份根植於我们的遗传基因,只是後来我们与天父的这种关系破裂了。
其实,人性的软弱是不分有无信仰的,每个人都带着各自的软弱来到这个世界,刚强只是人性的表象,软弱才是人性的本质。
教宗指出,忍饥挨饿的人所求的只是必需品:一些吃的和一些喝的。雅各伯宗徒的话仍具有现实意义,他说信德若没有行为,自身便是死的(雅二17),因为它无法施展作为,无法行善,无法行爱德。
教宗举例说,很多人活着只是为了展示自己,为了表像,为获得世俗的名誉,好叫人们称赞他:‘哇,这人真好啊!’。这种态度不能服事上主。
(雅2:19)可见信心并不等于只是事不关己的点头认同,而是一种生命的关系,是人对天主有正确的回应。如何去回应?
有一次工作时看见几个漂亮女工在嬉戏玩耍,他们就七言八语说些淫秽的话,因为煤矿女员工很少,也只是过过嘴瘾罢了,老李哥就问我:兄弟你说哪个漂亮,要是给你怎么样?我信口开河地随便回了句:我可没那福气的。
多少高管为下属员工办喜事给红包只是例行公事,既无一点诚意,甚至连他们的名字,在公司里是什么职位也不知道。
’他没有这样说,而是请求道:‘拜托,请把我头朝下钉在十字架上,这样至少让人看到我不是上主,我只是仆人。’教宗总结道:这才是我们能了解那托付羊群谈话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