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父是一个虔诚的教友,经常跟着我的爷爷奶奶到教堂。后来,伯父和一位淳朴厚道的女教友成了亲。伯父、伯母在苦难深重战乱不断的年代将父亲和我的叔叔姑姑们拉扯大。
节日的太仆寺旗各天主堂格外清新美丽,教堂里搭起的圣诞山洞里圣婴静卧在马槽内,旁边摆放着圣诞树,祭台上装饰着鲜花,堂院播放的圣诞歌曲。教友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圣堂办告解,热心参加弥撒圣祭,欢庆圣诞。
院内最东边的一座红色三层四合楼是修女们的生活楼,南面与之相邻的是堂区的二层楼,靠近大门口的是三层的诊所楼,名为德来诊所,内设眼科、内科、口腔科和中医科。目前修会有修女46名,皆已发愿,另有保守生1名。
孟修女更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助救火,她一看火势猛烈,又急忙返回距此七八百米的教堂,把教堂里的消防管子和灭火器也都拿了过来,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大火终于平息。
为了能提高慕道质量,为了能让南堂慕道者们得到更好的陪伴,在北京宣武门教堂本堂神父的大力支持下,协同多方力量,以南堂慕道中心为单位,融合其中十多个小团体,组织了一次有史以来人数众多的福传培训。
彭神父着重阐述了教堂是天主的家、教友的家,教友都是天主的家人,理当爱护天主的家园。同时,彭神父也强调,用物质材料盖起的圣殿已经祝圣,教友们心中的圣殿也要盖起来,使大家都能在基督内为主作证。
她说:看病是去门诊楼,这是住院楼,神父来,一般是看病人,给老年病人傅油,送圣体。听她这样说,崇敬之心不禁油然而生。由于我经常去教堂附近的一家影像店刻碟,便认识了影像店的老板。
苏城三香路上的杨家桥教堂是目前市区最大的天主教堂,大概能容纳七八百人,节日时有一千多人参与礼仪,连过道甚至堂门口都站满了人,挤个水泄不通。
陈二小老汉的二胡演奏技艺精湛,在2006年圣诞联欢会上,他用手中的二胡,演奏了数首圣教乐曲,博得教友的喝彩。陈老汉在临终前,领了终傅圣事,于2007年8月,蒙主荣召,享年79岁。
2016,不管是铭功路教堂还是圣爱青年团,我们都坚守着圣化自己,爱人如己的使命,竭尽全力去为主做工!基本完成了转型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