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教宗呼吁社会采取具体、勇敢的步骤发展一种“关怀文化”,在我们寻求摆脱现实的危机时,这种文化能够激发“在团结、尊重人性尊严、互助和社会正义服务方面的新关系和合作架构”。
教宗认为,《愿祢受赞颂》和《众位弟兄》两道通谕中的主要思想在于重新规划“合乎人需求的经济,不仅为转得利润,也紧紧抓住公益,成为伦理道德的朋友并尊重环境”。
圣座大使强调,「意大利军人善尽了维持和平的职责,不仅发挥军人的专业素养,更展现出对当地宗教价值和民间传统的莫大尊重。他们是真正的和平缔造者」。
本著弟兄友爱的精神,巴拉圭主教们重申,忠于、尊重和拥护教宗的训导,并把他托付于卡库佩奇迹童贞圣母。此外,缅甸主教们7月11日主日,也希望与“全世界一起感谢仁慈的天主,祂常陪伴著教宗的生命和使命”。
马蒂内利修女说:「非基督徒向来也很尊重我们。有个曾经参加袭击团伙的妇女说过:『我们不杀修女,她们是教会的人。』相反地,这次开枪的人却说:『教会是什么?』由此可知,态度确实有所改变。
耶稣会士卡德纳尔(RodolfoCardenal)神父是2016年出版的《耶稣会士鲁蒂略·格兰德的生命、热情和死亡》一书的作者,他回忆说,在那些年里,格兰德神父对尊重农民的生命和权利作了很大努力。
“让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用的是哪种言语:是表达关怀、尊重、理解、亲近和同情的言语,还是在他人面前说一些漂亮的辞藻而已?我们说话温和,还是散布憎恨来污染世界?”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看待他人的方式,表现出接纳和尊重。“如果没有这样的心灵改变,政治恐怕会变得时常争锋相对,人们试图将自己的观念强加于共同利益之上,追求片面利益,这与‘合一胜过冲突’的原则背道而驰。”
在那次访问期间,本笃十六世也指出,耶路撒冷该当“教导普世性、尊重他人和对话”;“应当以诚恳、正直和对和平的寻求”来克服偏见、无知和恐惧。这个呼吁至今依然有效。
信仰促使理性接纳一种超越它自身的存在及其出乎意料的情况,并本著尊重的态度聆听弱小者和卑微者的声音。最后,托尔涅利在发言中表示,在信仰的行程上没有任何“敌人”,一切都能用来作燃料或建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