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训篇上说:“由外表可以认识人……,人的服饰喜笑和步伐,都表示他的为人。”(德19:27)作为一个基督徒,得体正派的服饰,对于光荣天主,树立基督徒在人群中的形象,以及传扬福音都非常重要。
我认为在接受为食粮而祈祷这件事上,要紧的是要记住耶稣的话的上下文和耶稣要的是什么,人生活中的基本要素在文章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水、面包、葡萄树、葡萄酒,它象征着人生活中喜乐的特点和美好的世界。
这是多么美好的祷词,人先要谦虚自己,掏空一切,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承认个人的虚无,藉此而获得心灵解放;天主的恩宠才能重新注入我们心中,使我们再度获得力量。
耳朵的功能只不过是听,心灵的作用只不过是体验,但是“气”却空虚自己来接纳一切,只有“气”,才能让人空虚自己。达到了这种“空虚”的状态,才是心灵的斋戒(心斋)。
(梵蒂冈电台讯)第15届罗斯米尼专题研讨会(Simposirosminiani)于8月28至30日在真福罗斯米尼去世的地方,意大利北部靠近瑞士的小镇斯特雷萨(Stresa)举行,主题是:人,动物还是机器
教宗写道:「大学生活的精随在于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地思索,这种生活揭示了人走向真善美的张力。」教宗勉励青年「不为片面的真相或看似可靠的幻象沾沾自喜,而要在学习中越来越透彻地了解事实。
(梵蒂冈电台讯)爱他人的具体行动让人看到教会作为基督奥体的神性,因此基督徒绝不该成为使人跌倒的原因。教宗方济各10月29日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的公开接见活动中,向3万多人强调了上述思想。
这些人不喧嚷,他们祈祷,凭着信德在家庭、工作岗位和所属团体尽自己的义务。一个家庭纵使到了月底只有半块欧元,却在静默中不断祈祷,扶老携幼:那里就是天主的国。
福音记载了耶稣治癒病人的许多事迹,其中一件非常感人:到了晚上,日落之後,人把所有患病的和附魔的,都带到耶稣跟前,阖城的人都聚在门前(谷一32-33)。
……无论人是如何绞尽脑汁地去证实或否定天主,祂总是永远真实存在着。可是有人说: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有天主,因为天主不存在,所以无须证明。首先要问:天主是谁?天主是怎么定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