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中,教宗祈祷说,“富于仁慈和大爱的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的天主,求祢使教会因着圣神的作为,享有内在更新的喜乐,并以救恩和救赎为标志,行走于世界中”。
上主于是在祂逾越奥迹的高峰、施予救恩的高峰,向受造的世界倾注了祂圣善的神,以此对抗分裂的神,因为圣神创建和谐,是带来平安及合一的神”。
要求信徒上爱天主下爱世人,博爱忍辱,荣主益人,福传救灵,修德成圣。佛教通过慈悲来阐述和谐:“慈悲济世”、“慈悲为怀乃人之性海”,要求信徒爱国、爱教,爱社会和人民,造福社会。
他下降到我们每个人的“地狱”之中,打碎地狱之门,牵着我们的手,把我们从没有爱的深渊中救拔出来,正如我们在东方教会的复活圣像中所看到的那样。
可这个等待的基础是天主对以色列的承诺,是天主对我们救恩的承诺。没有承诺的等待是虚空。亚巴郎因天主的许诺离开自己的家,踏上了去他乡那漫长而艰辛的路。在路上能让他抬起脚迈出下一步的是什么?是希望!
消费主义甚至通过24小时经营的大型商场向人许诺救恩和永生。我们要牢记工作的价值是辛劳的成果,工作不能以纯粹的消费为目的,而要成为支撑民主的一切社会契约的核心。
犹达斯的罪,是他对人子隐瞒了自己的思言行,他没有对上主勇敢地打开自己,直至最后对救恩失去希望——是隐瞒、封闭、不信任导致了失望,失望又导致了绝望。是绝望构成了罪,并非贪婪和背叛构成罪。
教会在感恩祭中将耶稣为救我们而牺牲的记忆代代相传,辅祭员正是在弥撒中协助司铎。因此,教宗说:“亲爱的辅祭员,弥撒庆典今天拯救我们,今天拯救世界!
基督派遣祂的门徒们,去将这救恩和新生命的喜讯带给各地所有的人。教会在继续这福传的使命中也是要靠你们。亲爱的年轻人,你们是你们同侪中的第一批传教士!
吾主耶稣每天把身心痛苦的人托付给我们,好让我们继续在他们身上倾注祂的仁慈与救恩。 自宗徒时代起,就有为病人祈祷,以上主的名为他们傅油的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