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教宗在恐怖的战争期间领导教会,秉持教会中立的原则,不停为和平发出呼吁,有些人却对他的行为加以非议。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位时期委托了耶稣会士负责庇护十二世教宗的列真福品案。
我们所要做的是告诫犯错的人,谴责某些行为的恶意与不义,但应始终牢记真理在於基督,祂的温和慈悲是我们宣讲真理和谴责不义时所应秉持的态度。
教宗先前已经谴责了这种用金钱来赎罪的行为,指出礼仪中的奉献不是走向天主的道路,公义才是。同样,祭礼若不表达皈依,反而妄想将之取代,它就失去了价值。
是耶稣将我们与祂结合在一起的慈悲行为。基督徒的生活是对这爱的回应,就好似两个恋人的经历。天主与人相遇,双方彼此寻找,彼此相见,彼此倾慕,彼此相爱,恰如《雅歌》中的新郎和新娘。
最後,教宗告诫度奉献生活者,切莫在生活和行为上言行不一;勉励圣职人员勤读福音,把福音当作一本天主慈悲的生活之书,并要求在场的每个人省思该如何书写自己生命的篇章。
采摘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两个家庭生活的小片段,不难看出这是两代人价值观念行为造成不同而发生的代沟现象。
教宗表示,我们要按照福音的逻辑生活,在意念和行为上要廉正、保持透明和友爱的态度。如此一来,我们就会成为正义的缔造者,为人类开启希望的视野。当我们白白地为弟兄姐妹服务时,我们就能服事正义的主人,即天主。
教宗表示,我们不去看战争,却对一些恐怖主义行为感到害怕。可是,这与那些白天黑夜都有炸弹落下,杀害孩童、老人、男人和女人的国家毫无关系。教宗问道:战争远吗?不远!
雅各伯宗徒的话仍具有现实意义,他说信德若没有行为,自身便是死的(雅二17),因为它无法施展作为,无法行善,无法行爱德。教宗说:总是有一些人忍受饥渴并需要我的帮助。我不可委托任何一个人作代表。
有时,我们因为想要纠正和改变一个罪人,而责备他,指责他的错误和不正确的行为。但是,耶稣对待匝凯的态度给我们指出了另一条路,就是向犯错的人指出他的价值,尽管他有诸多过错,天主仍不断注视他的这个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