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始终称他在《我的教宗》(IlmioPapa)周刊上的访谈中并没有评论教宗的弥撒讲道,而是为发挥教宗谈到的主题作了一些“组成要素”。他对此解释道:“教宗无需受到评论,因为他就是一个伟大的‘记者’。
保禄宗徒说:「祂替众人死,是为使活著的人不再为自己生活,而是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那位生活。」(格后五15)。在死而复活的耶稣内,生命战胜了死亡。这份对逾越奥迹的信德滋养著我们的望德。
斯梅里利修女接着表示,为了了解青年需要什么、希望在什么事上付出努力,以及需要什么帮助,凭借的“不是文件,也不是条约,而是建议”。青年人正在为将来做准备,他们特别关注处于困境的人。
他并非论述或解释这项训导,而是让它生活出来,使它进入国家的结构”。索尔杰神父的努力从未间断过,他对教宗方济各所称的一个“走出去”的教会贡献很大。
我们天父深知我们需要什么;坚持的目的不在于告诉祂或说服祂,而是为了在我们内滋养渴求与期待。」第二个比喻讲述了一名寡妇不断恳求不义的法官替她申冤。
教会内的改变若是缺乏祈祷,就不是教会的改变,而是团体的改变。敌人想要打击教会,它的第一步就是使得教会的泉源干涸,阻止教会祈祷,并作出其它一些提议」。
帕罗林枢机强调,耶稣用“必须”这个动词解释天主没有回避痛苦的悲剧,而是将之拯救,自己承受了这个悲剧。“耶稣告诉我们,恶只有这样才能被战胜:不是藉着逃避和武力,而是藉着爱。
教会不需要“向上爬的人”和寻求高位的人,而是“愿意诚心服务他们的弟兄、为他们指明信仰和皈依道路的人”。在主教的牧灵职务中,考虑最多的是人的才华、灵修品德,还是管理一个教区的能力?
“灵修生活的真正进步不在于神魂超拔的增加,而是能够在困难时期持之以恒:行走、行走,再行走。如果你累了,就稍稍停下,然后再次启程,却要有恒心。
罗曼·罗兰曾说过:“信仰不只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行动”,按信仰精神该有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