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以当天福音所叙述的亡羊和失钱的比喻,展开他的弥撒讲道。耶稣与罪人交往,同他们吃饭,引起了法利塞人和经师的不满。教宗感叹道:设想当时如果有记者的话,那将是一则真正的丑闻!
教宗的弥撒讲道以希望为主题,他援引玛窦福音关于宝藏和珍珠的比喻说,耶稣教导我们天国是什么,如何找到它,为享有天国该做什么,因为这两个比喻使我们懂得天主的国临在于耶稣身上。
当天的福音记载富翁与拉匝禄的比喻。这位富家人身穿紫红袍及细麻衣,天天奢华宴乐。教宗指出,福音中没有说这位富翁是个坏人;反之,他也许是一位按照自己的方式对信仰虔诚的人。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讲解了慈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勉励我们走近受苦者,与之同生死,共患难。教宗表示,并非经常出入天主圣殿的人就必然懂得爱近人。慈悲,那源自天主的慈悲,指的是心生怜悯,而非某种模糊的情感。
他在要理讲授中谈到富人与拉匝禄的比喻,解释了慈悲与贫穷的关系。富人在屋里身穿锦缎细麻,拉匝禄则躺在门外满身疮痍;富人天天奢华宴乐,拉匝禄则渴望着富人桌下碎屑,饿死街头。
教宗表示,耶稣为使我们认清祈祷应有的正确态度,讲述了法利塞人和税吏祈祷的比喻(路十八10-14)。法利塞人在祈祷时炫耀自己的功劳,列举自己如何守斋并把所得的捐献十分之一。
教宗接着引用福音中慈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路十25-37),表明这个比喻是「今日人类的故事。人们的道路上满目疮痍,因为置於中心的是金钱、事物,而非人。
说到这里,教宗援引他十分喜爱的慈父的比喻,说道:耶稣讲述的是一位只知道爱自己子女的父亲。这个父亲不因儿子的傲慢而惩罚他,甚至还把他应得的家产分给他,允许他离家出走(参閲:路十五11-32)。
为此,教宗鼓励众人效法福音比喻中慈善的撒玛黎雅人,而非那两个不顾垂死伤患的司祭和肋未人(参阅:路十30-37)。「上主的法律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有提供救援的义务,但他们两人却绕开伤患,没有停下脚步」。
亡羊的比喻也传达出同样的讯息(参阅:路十五4-7)。羊之所以丢失,是因为牧者缺乏「警觉心和牧灵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