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教宗援引他十分喜爱的慈父的比喻,说道:耶稣讲述的是一位只知道爱自己子女的父亲。这个父亲不因儿子的傲慢而惩罚他,甚至还把他应得的家产分给他,允许他离家出走(参閲:路十五11-32)。
对于所有人来说,大圣若瑟是精神慈父的表率。为此,教宗为司铎们指出应效仿圣人的献身精神,“他为基督而饱受迫害、流亡及贫困之苦”。历经磨难,他唯一的报赏是与基督同在。
四、福传员又像父亲,要以慈父般的爱心与温和的性格为福传服务。五、福传员更是仆人,借助圣神的能力,端正福传动机,积极献身福传事业。最后,神父对每位福传员提出了要求。
这样的慈父不值得我们经常和他交流吗?不值得我们去爱戴吗?因此,只要我们愿意,谁也阻挡不了我们和天主的交流,天主的爱也会伴我们一生的。
陈公辞世,大地披孝,天地同悲,神长教友共同追悼这位恩师、慈父和善牧!陈主教一生为主付出,传扬圣教。他做事严谨,待人谦和,无论教内外等各界与陈主教相识的人,都对其有高度的评价赞赏!
博瓦蒂神父最后论及《玛窦福音》第十八章,指出「在教会内负有责任的人」蒙召怀著「慈父般的态度」,关切「最弱小的人」,捍卫、促进他们的权益,引领他们向善。
总是要在天主邀请我们作出内心悔改和回家的脉络下理解天主的考验,正如慈父的那个美丽比喻所表达出的意涵。问:今天我们能对那些准备来罗马参加逾越节庆的信友说些什么呢?
天主有时会敲门,但祂很有耐心,充满关爱,从不强迫,宛如慈父慈母。为此,教宗鼓励众人「在天主慈爱的怀抱里祈祷」。
您如一位慈父,总是不顾自己的一切,关心、关怀每一位来到您跟前的人,无论是教友、修女,还是神父,甚至没有信仰的教外朋友,您总是那么平易近人,谦卑善良,与人为善。
他是一位慈父般的牧者,温良、友善、坚定和善解人意,在工作中看重人际关系。对他来说,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编织友谊并通过相遇使他人成长。皮罗尼奥始终保持着谦逊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