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结束在罗马市政府的访问后,到邻近的圣女弗朗切斯卡隐修院,瞻仰这位圣女的遗体。
她一生虽从未踏出隐修院的大门一步,却和圣方济各·沙勿略同为普世传教主保圣人。在这特殊的纪念日,教宗方济各在伯多禄大殿主持了晚祷礼仪活动,正式开启10月特别传教月。
教宗特别谈到一种祈祷的方法,就是“圣言诵祷”,它产生于隐修院内,如今也在堂区盛行。它先是用心诵读《圣经》的一段经文,以“听从经文”的态度去理解其本身的含义。
明供圣体相信是起源于几百年前的隐修会或修道院。十三世纪后期,法国开始出现教友参与明供圣体。
教宗不久前访问奥地利的隐修院时称祈祷是“服侍天主”,“为人作见证”。
生活失去意义为了进一步说明懒惰的含意,教宗提到隐修士埃瓦格里乌斯(Evagrio)所描述的懒惰人的行为:“……阅读时,懒惰的人常打哈欠,很容易被睡意所征服,他揉揉眼睛,搓搓手,把眼睛从书本上挪开,盯住墙壁
未来目标之一,是对位于斯塔莱蒂的科帕内洛(Copanello)圣马蒂诺(SanMartino)小教堂进行地层研究,此地被认为是韦华利隐修院(Vivarium)可能的位置之一。
当天,来自世界各地的男女修会会士,包括隐修士和独修士,以及俗世会、贞女会等奉献生活团体的成员,齐聚在圣伯多禄广场,欢庆属于他们的禧年盛会。
埃及的科普特教派(Coptic)是非常古老的基督徒,当年他们有很多的隐修士在埃及的沙漠中隐修。在埃及,他们当然是少数民族,也经常有被迫害的事情。
迷恋物教宗的省思取自沙漠隐士们的智慧,他们指出,一些隐修士也患了占有的病,他们放弃了一切巨额产业后,在孤独的房间内则依恋价值不大的物品,“不外借、不分享,也不乐意送给别人。这是一种对小小物件的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