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她赶回养老院重新回到了她的服务岗位上。
二连浩特是个地处偏远接近蒙古边界的地区,当地人生活并不富裕,年轻人都远离家乡外出谋生,因此孤寡老人特别多,为此堂区专门成立了养老院,常年有修女们照顾这些老人,修女们非常辛苦,经常风尘仆仆到处募捐,解决老人们的生活及取暖问题
我到我们的诊所去进行了会诊,最后以回到我们的“养老院”告终,从那以后,我就一直住在养老院里。 明年一月九日,我就是九十八的老妇了。在经过了非常活跃和健康的人生后,要向现实让步,并非易事。
我原本以为这仅仅是一段简单的谈话,没想到在到其家门口时,养老院来电话哪位孤寡老人刚刚随圣母升天了!此事正印证了《圣经》所载“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
父母心地善良、信仰虔诚,在信仰方面父母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70年代还是一个信仰不开放的时期,也没有神父来送弥撒,但从我记事起,父母就每天晚上带着我们一起祈祷,否则不许我们睡觉,这对我的信仰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
1月21-23日,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山西太原教区孟宁友主教、孟殊福神父、韩会德神父和教区社服中心的刘建刚神父、张慧杰神父,走访慰问了教区神职人员的父母,向他们致以新春的祝福
覆盖半个悉尼市内三个区域,共三千多名华人教友,它与一般堂区所有的宗教活跃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它的独特之处,就是由教友领导,有教友组成管理小组统筹一切活动,为三区的弥撒中心邀请主日行祭神父,并主理为社会服务的中文学校及一所养老院
传道员多次去医院看望、安慰,送饭、送急需的日用品等,临出院时还送去了大家募集的救济款。从未流过泪的张立新,这次流下了感动的热泪,他多次打电话,叫传道员们去他家,每次张立新都会在村头远远地迎接传道员。
过了一会儿,一位戴着白领挂着白色领带的神父进来,与病人打招呼,之后,开始给病人送圣体,原来这是医院驻院司铎牧灵工作的一个方面,每天给有需要的病人送圣体,带给他们精神的食粮和主的安慰。
我受礼泉县仪门寺会长杨生发的委托,带着全会人的渴盼,去四十华里以外的兴平请杨文波老神父为教友送弥撒行圣事。因为当时礼泉县仅有的兰哲益神父尚在铜川煤矿接受“改造”。在那艰难的年月,请神父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