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他拉着平板车,到所管的街区把各个垃圾箱里的垃圾集中起来送到垃圾站,每次,他都把垃圾箱里能回收的垃圾放在专门的袋子里,拿到废品站去卖以补贴贫困的生活。最后还不忘把掉在地上的垃圾仔仔细细地打扫干净。
他说,基督徒企业家蒙召在艰难的世界中传福音,关怀处在各种贫困及脆弱境况中的人。但关怀不能只限於救济和捐助行动,这还不够。需要以福音观念来引导经济活动,为人及公益服务。
基耶拉神父总结道:我们正努力临在於这些最贫困和伤痕最多的边缘地区。我们关注被遗弃的孩童,我们觉得现在情况变得越来越糟。主教们大声疾呼,吁请政府关注贫穷者,我们非常担心会回到过去。这让我非常难过。
教宗说:我们有时看到贫困的悲惨处境,却从前面走过去,好似与我们不相干;一切照旧进行,好似没发生任何事一样。我们最终成了伪君子,不知不觉地变得精神麻木,思想迟钝,生命枯竭。
透过守护受造界、关注贫困者和维护天主子民的尊严,我们能一起见证基督促进修和的爱。我们可以藉着对话加深对彼此的了解,透过见证和共同行动去建设桥梁,在祈祷中学习认识圣神的作为。
我是这个学校的老师,我抱怨过工作任务繁重,除了课程外不想管理学生的其他事情,我嫌工资少更不会拿出省下的钱去资助贫困,除了安排的值班我也不会拿出自己下班的时间去服务学生!
曾先后看望过一位患白血病的教外女青年杨敏,送去爱心款1000元;看望渭南一位尿毒症患者并送上善款;给两个残疾贫困教外家庭的孩子——兴平丰仪乡新庄村的王彤和周村的杨美庆每人600元
所有被资助的孩子都是经过当地爱心团队一家家审查,一家家筛选,使最贫困的家庭、最弱小者,最需要的人得到帮助。在这几年的陪伴下,孩子们的生活有所改变,从10岁左右的孩子在家干农活,现今已经背上书包上学堂。
教宗方济各特别为此书作序指出,一股由全球经济危机引起的萧条浪潮带来一次持续到现在的变迁,而拉丁美洲似乎正处於焦虑和不确定之中:政治架构受损,贫困进一步加剧,社会对许多人的排斥深渊越来越深。
我们能否帮助他们意识到,大学培育是在培养他们以更大的责任心去面对今天的问题、最贫困者的需要,对环境的守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