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耶稣的追随者回应召叫背负起十字架、追随祂;效仿祂那样献身天父以及祂服务与爱的行动;为了重新找回生命而失去生命。而且,基督毕生都体现了传教性,密切追随祂的男女老少们也都完全地承担起了同样的特性。
今天举行伟大的奥迹,基督信仰的信德和望德的基础:纳匝肋的耶稣,被钉十字架者,已经按照圣经的记载,死后第三日从死者中复活了。
在耶稣完成了使命(参见若19,28-30)的十字架献祭中,天主启示了祂对每个人、对所有人的爱(参见若19,26-27)。
四旬期的刻苦是一种承诺,这承诺因着天主的恩宠而能持续下去,以克服我们所缺乏的信德,以及对跟随耶稣走向十字架所产生的心理抗拒。这正是必须如同伯多禄及其它门徒一样,应该做的事。
今天十一月八日,正在尼日利亚奥韦里总主教区主持当地教会福传百年纪念活动的圣座万民福音传播部部长费尔南多•斐洛尼枢机在相关研讨会上发表讲话指出,耶稣基督是福传的内容和目标,无论是向外邦人传教还是新福传
格林多人狄奥尼修(DionysiusofCorinth)、里昂主教依肋内(Irenaeus)都提到罗马的“伯多禄传统”。依肋内在其《反驳不信者》书中说,“罗马教会就是伯多禄和保禄建立的”。
“圣殓布”TeresaTseng摄“圣殓布”是一块古老的长麻布,上面有着一男士面容及其身躯的印迹,长约4.4米、宽1.1米,据说是当年耶稣被钉十字架受难后裹其尸体的麻布,目前此麻布保存在意大利西北部杜林主教座堂
意大利罗马堂区儿童道理班的幼童和福利尼奥童军的青年负责撰写默想祷词,罗马两所家庭之家的孩童绘制了苦路十四处的图画。(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今年公拜苦路活动的默想,托付给儿童和青少年来撰写。
与此相仿的还有一段,便是耶稣说的:“谁若愿意跟随我,该弃绝自己,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我。”十字架是爱情的标记,更是痛苦的标记。
下午1:30,在十字架的带领下,堂区神父、修女及教友们从山下一路集体拜苦路上山,在每一处定像前祈祷,体味耶稣基督为世人所受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