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望保禄二世教宗曾说:「圣人在天上不需要掌声,他们只要求我们予以跟随。」德肋撒修女孜孜不倦地敦促我们「成圣」。我记得她以前常送给我一小幅图像,上面总是写着:「要成圣。」
这行程体现了门徒决心跟随耶稣的悔改之心。悔改意味着发觉上主的慈悲。祂的慈悲无穷无尽,取之不竭,上主的慈悲浩瀚无垠!门徒们接过耶稣的轭後,便进入了与祂的共融,因为基督处在人与天主关系的中央。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10月18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中表示:跟随耶稣而非权力、金钱或攀高的好牧人,即使被众人遗弃,依然有上主的陪伴;或许会有神枯,但绝不愁苦。
我们再反思一下今日的教会,因为懈怠,熄灭了我们跟随主时的热火;因为懈怠,福传成了口号,计划得不到落实,使千载难逢的福传机遇从身边悄悄溜走;因为懈怠,病人没有去探望,穷人没有被关爱,孤独的老人得不到慰藉;
学姐毕业后,先后换了两份工作,最后她跟随心中的声音,去了修院。据说她去了隐修院,修道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我们几个毕业后也分布在全国各地,因着学姐的影响,无论在哪工作我们都首先去找教堂。
犹达斯蒙受耶稣的拣选和召叫,而且也跟随了耶稣。那麽是什麽原因驱使犹达斯出卖耶稣呢?米凯利尼神父引用几位学者和作家的见解,根据他们对犹达斯结局的研究作出推论。
追随基督,应是圣神启示下对基督的确认,对基督充满信任、感恩和爱,是出自心灵的、对圣神召叫的回应,并因此甘心负起自己跟随基督的十字架,穿上怜悯的心肠、仁慈、谦卑、良善和含忍……
在福音中耶稣也早已清楚表明,跟随祂的人必要遭受苦难。耶稣使用了一个非常有力而令人恐惧的词——恼恨。
跟随基督的人是在反向而行。这不是出於好斗,而是为了忠於天国的逻辑,即希望的逻辑,体现在以耶稣的教导为依据的生活作风上。谈到基督徒秉持神贫的教导,教宗强调耶稣似乎更关注让门徒们空虚,而非占有。
(若12:4-6)看到心直口快的若望早就注意到这个跟随耶稣的同伴,是个贪财的家伙。只是万万没想到,他竟然成了耶稣的负卖者——负心人加出卖者。故事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