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昨天上午的弥撒讲道中强调:宗教自由是一个议会制国家不可撇开不顾的因素;若否定它,同时也不能不损害到其他所有权利和基本的宗教自由,因为宗教自由是它们的基础与综合。
教宗质问道:“怎么可能今天世界上还有人死于饥饿,遭受剥削,注定不识字,缺乏基本医疗照护,找不到容身之地?”引领全球化的道德指南针全球化具有深层的道德幅度。
对话是普世性的,对人类尊严和人权的强调需要不同信仰者互相尊重,相互了解并共同合作,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强友谊,提升各自的文化和宗教文明,并使这种积极的对话世代相传。
问:这么说,融入社会是通过对人权的尊重达到目的,这些权利就是:接受教育、工作、有尊严的住所、享受医疗照顾…答:绝对如此。
今天,我们面对时代的巨大挑战,那就是全球化与追求共同福祉的挑战,生活质量与环境的挑战,和平与人权的挑战。
在我国,基督徒是受人尊敬的,因为我们的价值观讲到尊重和人权,我们的学校保障了良好的教育」。他接着补充到,「若我要去印度教或佛教国家,那也是一样的,因为我是以生命见证我的圣召。
然而,这也意味著要聆听年轻世代要求更新教育道路的呼声,「不要转面不顾」,助长「沉重的社会不公和侵犯人权」。
「这个循环阻挠修和、助长对人权的侵犯,而且妨碍可持续发展。这种遍地生长的莠子阻碍人类的未来萌芽。为了斩草除根,需要政治行动,那是国际和谐共处的果实。
普世博爱运动主席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行动,以便重启谈判,并让人感受到解决冲突的迫切性:“需要每个人的承诺来促进对人权的尊重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解。”
1953年,马尼拉出版了高呣神父用中文写成的《天主教教义》,但基本都是闽南语音译的西班牙名词。1958年,利玛窦以会话体裁写《天主实义》,《畸人十规》即《天主十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