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后晚餐(也就是耶稣建立的第一台感恩礼)中,基督亲自祝圣了饼和酒,成为祂的体和血,让信从祂的人分享祂的生命和爱。
在挤满了信众的保禄六世大厅内,教宗以耶稣临死前的祈祷进行反思,他强调耶稣在十字架上的话为我们提供了指引「专务于我们的祈祷,它能为我们打开平静的信赖和坚定的希望。」
2012年6月24日,献县教区泊头王武镇九彩王村王振生家耶稣圣心像流泪,至7月7日泪水已流到胡须。
礼仪中选读的福音记述耶稣和门徒们前往耶路撒冷的情景,耶稣在他们前头走(谷十32-45)。教宗表明,这幅图像也是我们这次枢密会议擢升新枢机的背景。
布雷甘蒂尼总主教指出,在受苦者的面容前,总有耶稣的面容。越注视人的面容,就越能发现背后需要基督的面容;越细读耶稣的面容,就越能感受到祂降生在今日千千万万的苦难中,祂已临在每一滴眼泪内。
在这焦虑、悲痛及苦难中,约伯宣示了他的望德:我确实知道为我伸冤者还活着,我的辩护人要在地上起立。我要看见天主:我要亲眼看见祂,并非外人(约十九25-27)。教宗指明纪念亡者的双重意义:悲伤和希望。
4月14日是基督苦难主日(圣枝主日)暨全国天主教神长教友第三个赈灾捐献日,我会积极响应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与进德公益合作发起的的号召,及时下发通知,呼吁全省各教区及所辖堂区,在今年的圣枝主日举行弥撒圣祭,
当奶奶默想耶稣的苦难时,就会陪伴耶稣一起痛苦。记得有一次,奶奶祈祷的太专注,竟然忘了眼前的蜡烛,如果不是及时发现就该打“119”来了。也许你会问,奶奶这是为什么?
基督在福音中“提到祂的苦难,说,‘人子要受光荣的时辰到了’”。教宗指出,“对天主来说,光荣并不相应于人类的成就、名声或名望。对天主来说,光荣是爱,爱到甚至要献出生命。
改革开放后,教会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教友人数也在不断增长,原耶稣圣心堂因面积狭小已无法满足教友使用。1984年由本村教友筹资将圣心堂向南扩建3间,教堂拥挤状况暂时有了一定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