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以来在中国天主教主教团神学研究委员会主办的《神学研究》刊物上,刊载了不少我们神学研究小组的文章,题材较广。十多年来我们深深体会到,学习神学是为了更多的认识天主,接近天主。
侯科彦笔名柯言,读中学时就喜欢写作,近十年来在教会媒体的熏陶下,他更是将满腔热诚倾注在文字福传事业上,“信德”上常有他的新闻报道和福传文章。
我已经坚持为我的丈夫若瑟(以下“若瑟”均指文章作者的丈夫)祈祷了196天,真的很有力量,使我在难以爱他的时候能继续爱。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今天,我们将结束这一系列阐述使徒热忱的文章,在这里我们曾让天主的圣言启迪我们,助养宣讲福音的热忱。这涉及到每位基督徒。
——摘自网络
(梵蒂冈电台讯)意大利罗马的美国研究中心(CSA)于12月5日举办了以《媒体状况》为题的研讨会,多位美国新闻界权威前来罗马参加会议,讨论的主题包括社交网络的革新对传统媒体带来的改变等等。
这是一个虚拟的橱窗,一个照片的社交网络,藉由「生活的世界面貌」网站,那些即将前往西班牙马德里参加世青的青年可以上传一张他们的照片,分享他们的信仰经验,作为见证。
《蔡少芬—以色列》一连四集藉香港翡翠台播出,一些弟兄姐妹通过电视或网络进行了收看,有良好的回应。
「既然他们常用手机上网,不如教会多把天主教资讯放到网络上,不要忽略这群人。」
但是我们也该注意,互联网是没有生命的,任何的网络联系都无法取代面对面的沟通与联系。互联网当中的欺骗性也是有的,尽管在基督徒中较少,但是我们还是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