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印度社会-经济变革的指南针,弘扬了多元主义、宽容与和谐。要求政府采取紧急行动保护基督信仰团体、彻底结束针对基督徒的暴行、成立调查委员会就新德里的五起攻击天主教圣堂事件展开调查。
巴尔多禄茂重申,中东地区经历的危机可以看作是大公主义的时机,因为血泪能创作共同命运的意识,以减轻分离的痛苦。
今天面对世界上的各种挑战,犹太教徒和基督信徒常常站在同一阵线,比如,与偶象崇拜、虚假价值观、自我伤害的生活形式、狂热主义、不容纳等的抗争,以及政教分离的清楚立场都是。
例如无条件地屈从于市场和金融律法、民族主义或者部落主义、将宗教紧张关系极度政治化;割裂人文、文化、伦理和宗教价值观。贝宁主教们在首都仁慈之母主教座堂迎接教宗的到来。
奥谢尔辣比说:「在世界反犹太主义的对立下,我们有幸到这里来。我走遍世界各地,但在这里,我感到受尊重,没有别的国家可以。」
这个身份的危机有几个症状,就是:不肯在欧洲宪法中提到基督信仰根源;忘记了法律只是承认人权而没有创造人权;企图令基督宗教不再在社会中担任任何角色,与其它宗教比较起来,更加歧视基督信仰宗教;崇尚多元文化和模棱两可主义
世界路德教会联盟的领导人也对这个事件表示赞赏,该联盟秘书长诺克博士说,在达成的协定中看到了“大公主义的新基点”,他并祝望,现在,其它国际团体和组织,如改革教会、圣公会和东正教会,也能尽快采取同一立场。
教宗表示,自私主义和漠不关心正在世界各地蔓延。很多弟兄姐妹是当今用完即弃文化的受害者,这文化衍生轻蔑,特别是对未出生的孩子,对青年和老人。
经济消费主义在他们还很年轻的时候就把他们改变成消费者,而追求享乐主义很快就把他们的天真纯洁给消除了。宗主教在圣诞牧函中再次提到耶稣对小孩子的爱和偏爱。
埃迪特早在15岁时就抛弃了她的犹太教传统,决定不再祈祷,以无神主义的心态度过了青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