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陈玛利亚,大家都喊她小陈,按农村的说法她只有八九成的心眼,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丈夫比她大十几岁,来到我们村后,她伺候公婆、勤劳能干、热情助人,村里人对她评价都很好。陈玛利亚最初接触了其他教会。
谈到对中国的印象,首次到访香港的奥弗贝克主教说,经济上的急速发展令贫富差距愈来愈大,基督徒「应成为穷人的朋友」,关心贫苦大众需要;亦要在工业化的社会中支援缺乏灵性滋养的一群。
那些住不起养老院的贫苦家庭的老人又当如何?无论社会还是教会一直倡导关注老人,关怀老人,全力构建敬老爱老的氛围。但为老人提供物质保障的同时,精神层面的关怀做得是否到位,值得我们的神长教友深思。
世青节的主题‘你们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凸显了基督徒生活的传教使命,指出基督徒应该走出去,走向那些等待福音活水的人们,走向那些最贫苦和遭排斥的人们。
将百年来慈幼会士及他们合作者的辛劳,奉献给天主,使之成为给青少年的礼品,特别为那最贫苦无告的一群孩子们。中华会省百年历史,使修会觉得鲍思高神父一八八六年要去中国福传的梦,已有一部份实现了。
教宗因此告诉每个人在四旬封斋期内应该做的事,他说:“我们每个人在这段期间的恩典和任务是:效法玛利亚聆听基督;在圣经所保存的圣言中聆听他;在我们的生活事迹中聆听基督,设法在这些事迹中读出天主上智的讯息;在兄弟中,特别是在弱小贫苦的人中聆听基督
他在最贫苦最失意的人群中歇息,他穿着最破旧的衣服,在最富贵最得意的人群中穿过,他永远独自走在傲慢和鄙视不能接近的地方。我想我也是孤独的。
他用贫苦的方法,维持生活;他不怕被鞭打、棒击、石砸,不怕渡海及沙漠的危险,不怕犹太人及外教人的威胁,更不怕死亡和流血。以他卓越的勇敢和信心、真不愧为伟大的外邦使徒。
爱德是一项充满悲悯之情的恩典,使我们在天主圣意的安排下遇到贫苦生命时心生怜悯。教宗最后勉励与会者作一次省察,想想是否有某个自己熟知的人正在遭受饥饿之苦,正需要每日的食粮。
那居住在旷野里的就是耶稣,天父派遣祂「向贫苦的人传报喜信,治疗破碎了的心灵,向俘虏宣告自由,释放狱中的囚徒,宣布上主恩慈的喜年」(依六十一1-2)。耶稣来到世上是为了还给人们尊严,使天主子女重获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