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文件特别强调,修会团体在会长的领导下,要以共同的辨识来作决定。即使最后的决定仍然在于权威当局,但也不可忽视修会团体是认识和接受天主旨意的最佳场所。
这一点在基督的十字架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在那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从不退缩、反而不断地交付自己直到最后的天主。基督是善牧,他不断地寻找方法,为把迷失的亡羊领回羊栈(参阅路15:4-7)。
每年圣诞节前的最后一周,即可爱的圣婴为我们诞生的前几日,弥撒当中的读经常常提及有关玛利亚的讯息:天使加俾厄尔向玛利亚传报喜讯;依撒依亚先知许诺给阿哈次一个征兆——有一位贞女将要怀孕生子
最后,进行了弥撒咏唱。周村教区圣乐交流会的首创者吴世豪神父在开幕词中强调:歌咏是双倍的祈祷;我们唱好圣乐的目的是:歌颂天主,圣化人灵。圣乐在礼仪中的作用无可替代。
上世纪70年代初,因信仰问题被错误拘押两年时间,最后无罪释放,回原单位工作。
经过一天的默想祈祷,最后在呼求圣神降临的平安氛围中,大家围绕当天的默想圣经主题、基督教训及基层牧灵福传经验,相互分享自己的感悟、人生、灵修故事,同时也学习尊重和注意聆听其他弟兄的分享。
亡者大弥撒后,耶稣会中欧省省会长柏葛乐(伯尔纳德)神父(P.BernhardBürgler,SJ)主持了最后的追思和告别礼仪,并祝福棺柩和墓穴及下葬礼仪。
圣神引领天主子民与耶稣、我们的希望相遇”系列的最后一讲。教宗表示:“希望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我们希望事情进展更好的模糊愿望:希望是一种信念,因为相信天主既许必践。
最后一段,即第四段“透明度、问责制、评估”,邀请我们促进文化的转变和心态的皈依,回到“初期教会的行事方法”,意识到“定期评估肩负责任者的工作,是更好地履行职责、从经验中学习的工具”。
最后,神父实在走不动了,正好亲戚骑自行车下来,天黑前到了家。周围的教外同胞都来看神父做弥撒。那天神父讲了很好的道理,直到晚上11点礼仪才结束。强神父虽然讲话不流利,但喜欢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