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号召广大教友:“您在6月份能每周抽出1小时陪伴耶稣吗?如果能,请在打印好的时间表上填上您的姓名及联系电话。”教友们纷纷报名。在有的时间段内,不大的表格内同时写有几个人的名字。
而且,给了人家「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难道不因渺小的自己,为社会付出了一点而感到开心吗?爱是要靠每个人的心中传达出去的,如果你没有那颗心,那再怎么用心教导,也是无济于事的。
“你真的认为这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吗?”老人笑着说,“你看看这篮子,”孩子看了看篮子,发现它与先前相比的确有了变化。篮子十分干净,已经没有煤灰沾在竹条上面了。
你从万民中拣选了我,用宽恕和忍耐爱了我,你还指给我通往永生的路,更为我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全能的主耶稣啊,我原本一无所有,而你却使我一无所缺.你给了我那么多爱,你宽恕了我那么多罪,却只需要我还你一个拥抱吗?
晚上儿子问我:“你做的梦是真的吗?因为我的手不痛了。”这时我才明白,原来许多时候,我这个做妈的,没有尽到该尽的责任,而天上那个爱我们的母亲——圣母却默默地替我做了。我真有说不出的感激。
你有微笑吗?如果没有,向耶稣求吧,他必赐给你。
其次,“当耶稣对我们说:‘你们能饮我将要饮的爵吗?’(玛卄、22)。”教宗解释道,这意味着“彻底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作为司铎是为承行他的旨意放弃我们的意愿。
那么我们自问:我如何注视他人,视他们为我的弟兄姊妹吗?我觉得他人是如何看待我的?我的言语是否有善意,还是充满了苦涩和虚荣?
耶稣问他:“你愿意痊愈吗?”(同上,6节)这是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它挑战了那位瘫子的无力感和认命的心态,并邀请他怀有希望,让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能有所改变。耶稣对他说:“起来,拿起你的床,行走罢!”
你能为我们区分一下这两个不同的故事吗?在玛窦的故事中,主角是若瑟。若瑟首先出镜,当他发现玛利亚虽未与他同居,却已身怀有孕,便打算与玛利亚解除婚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