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赐予所有的人救恩,无论好人或坏人,健康或受苦的人都能蒙受祂的恩宠与慈悲。因此,教会面向的不仅是好人或那些看似良善,甚至自以为良善的人;教会是所有人的教会,也是恶人的教会,因为教会乃是慈悲。
为我们众人和穷人而言,这是一个重新燃起希望的机会,因为教宗其实是在邀请我们不要低头悲泣,而要行动起来,更加友爱,更加亲近受苦的人。没有人会穷到无法帮助他人。
这些子民虽然受苦,却相信耶稣,深爱教会,并恳求圣父坚固我们的信德」。皮涅罗总主教指出,在秘鲁,「教会享有很高的信誉,尽管我们有所不足、软弱和过失。人们非常信赖教会」。
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他感到自己蒙召帮助那些因战争而受苦的人。在法国勃艮第(Bourgogne)大区一个名为泰泽的小村庄,一位老妇人哀求他留下来的举动深深打动了他,於是他在这里建立团体。
耶稣为了爱天主和弟兄姐妹而受苦,所以结出复活的果实。教宗说:若我们消耗自己的才华、精力和时间只为了救赎、保护和实现自我,事实上带来的就是迷失自己,一个悲伤和毫无作为的生命。
在缅甸的活泼教会透过当地明爱会援助各宗教和各种族的穷人与受苦者。教宗对他们说:「我鼓励你们继续与他人分享你们所领受的无价智慧,那从耶稣圣心涌出的天主圣爱。」
我们也想到约伯的妻子,想到多俾亚的妻子,她们鄙视她们受苦的丈夫。我反问自己:这些人心里到底有什麽?我们心里到底又有什麽,致使我们去鄙视、虐待、讥笑弱者?
我们的心是否向受苦的兄弟姊妹开放?是否回应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慈善捐出多少?为他人几次排忧?多少次对有求于我们的人掩面不顾或因他人的恶行而扼杀自己的爱心?
我们的心灵只有在能够为所爱的人而受苦时,才得以成熟。
「在苦路上遇见的耶稣陪伴着他们;耶稣跌倒、受苦、遭到遗弃、孤立无援,但祂能充分理解青少年的生活。青年必须面对世界,却往往缺乏参考依据」。今年的苦路默想蕴含当今青年所寻求的一切:对话、倾听和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