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尽尝辛酸,备受凌辱,经历了每个受苦者的一切感受。“他在一切事上和我们一样受了试探”(希4:15)。
“在痛苦中生命所展现的力量”这一说法的基础是“耶稣因爱而受苦并死在十字架上的事实。
他自信有神明的助佑,所以失败而不气馁,受苦而不畏缩,甚至失望而不绝望。有神在远处向他招手,在他身旁扶持,在他耳边细语,他会无恐无惧,百折不挠,一心依恃地奋勇前进。真信仰并非只为“祈福免祸”。
他所做的一切是对父圆满的服从;他真是那位受苦的天主的仆人,是司祭也是牺牲。”(《我给你们牧者》通谕21)
为此,让我们为所有因着忠于基督和教会而受苦的人祈祷。愿致命者之后至圣玛利亚帮助我们成为福音可信的见证,以没有武装的真理和爱德力量来回应敌视我们的人”。
然而,耶稣要我们触及人类苦难,触摸受苦的身体。带领默想的神父解释道,事实上,基督徒的礼仪是穷人的礼仪,这礼仪表达了一种奉献的伦理,关怀与爱德的伦理。在这礼仪中,大写的穷人(Povero)就是耶稣。
恰好当天在公开接见活动前,教宗接见了一个乌克兰朝圣团,他们也曾为福音受苦,从不「在信仰上妥协」。教宗说:「今天在全世界、在欧洲,有许多基督徒蒙受迫害,为自己的信仰献出生命。
我相信这是我们真正使我们受苦的圣地幸福的唯一途径。」
我们也应牢记过去,不忘受苦者的遭遇,这样我们就能培养友爱的土壤。”教宗最后勉励基督徒和犹太教徒“增进合作,维护最弱小者”,努力“使世界变得更美好,播撒和平的种子”。
当天的读经一选自《伯多禄前书》,讲述耶稣善牧为羊群受苦,为众牧者树立了榜样(参阅:伯前二20b-25)。在答唱咏中,众人咏唱「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实在一无所缺」(参阅:咏廿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