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效率至上的心态往往倾向于将我们这些受苦的弟兄姐妹边缘化,他们几乎只是社会的‘负担’和‘麻烦’。”
我把我的思绪转向所有受苦的人,牧者和教友,在普世教会的共融与团结中,他们能体验到安慰和鼓励。
宗徒们虽然熟悉先知们对基督应受苦难的预言,但是他们却不了解其中的意义,连在基督复活后,两个往厄玛乌去的徒弟仍不了解基督应受苦受死的事。
在耶稣基督,这位义人无辜受苦时,几乎每个人都选择了逃跑,选择和耶稣划清界线。面对不义与侮辱,慈悲为怀的主耶稣却为伤害祂的人,出卖祂的人祈祷。“父啊,宽恕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
利玛窦来了以后,崇禧塔在肇庆百姓口中,被称为番塔。百姓中还流传着利玛窦与邻居们之间交往的故事。
“炼灵”虽已离世,却仍属教会团体的一部分,称之为“受苦的教会”。
转眼之间,朝圣踏上了归程,回顾以色列的旅程,感觉我们一行人就是与来自全世界的朝圣者一起,在见证宗徒大事录5:34-39中的话,(加玛里耳的卫护 5:34有一个法利塞人,名叫加玛里耳,是众百姓敬重的法学士
我们以这些人的名义,前去拜会许多决策当局,因为从我们亲口说出的话中,决策者能听到这些痛哭的人的担忧、苦难、辛劳和悲哀,而且受苦的人数一再增加。这就是我们面对世界上权威人士的使命感。
天主化身成人,与我们同行,为我们受苦。这使泰国人着迷但也使他们震惊。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与西方世界接触难免意味着与基督徒生活接触,纵使这并不表示人们对此有深入的了解。
2.我有没有为穷人或受苦的人祈祷?我有没有为需要帮助的人争取?3.我如何活出天主赐给我的爱?我如何去爱天主的子民?我是否真诚地以一颗开放的心来倾听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