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流火的夏季,都是青年学子的人生拐点。高考等待金榜题名,四年后寻找一纸聘书。毕业,意味着跨入社会,自食其力,实现经济上的独立。
从小就喜欢听大人讲匝凯爬树这个圣经故事,以为匝凯这人很滑稽,一想到一个胖乎乎的小矮个儿往树上爬,就忍不住笑起来。匝凯听说耶稣要路过这里,心中很是欢喜,因为他经常听人们谈论这个很不一般的人物。
在帐篷的日子里,进德公益的一位志愿者来给我们传授知识,我们叫他常老师。他身材高大,就像一位威武的将军,看起来可以打退唐朝大军。我非常喜欢常老师。
爱的喜乐活动计划(梵蒂冈新闻网)“在家庭所体验的喜乐,亦为教会的喜乐”。这是教宗方济各于2016年3月19日颁布的《爱的喜乐》宗座劝谕开头的一句话,所表达的是普世教会对家庭“小型教会”的深厚情感。
60多幅艺术大师的名作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众多艺术大师的名作通过全息影像技术“活动了起来”,原本静态的画作肖像全部都会说话、会动作,活灵活现,并且还能与观众进行“现场对话”。
这些都是对表面的信息猜想,他的整个行程特别设计,让他接触韩国和亚洲的青年,在亚洲青年中展开新福传。这次教宗来访亚洲背后的真正催化剂,是23年来第一位教宗教宗到访!大田教区余兴植主教执笔写的信所说的。
我想学术界和从事这样的社会公益实践的教会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其实这个本身已经很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过去谈论宗教研究,谈论到宗教时,往往是一些历史、教义的研讨,处在那种比较形而上的境地当中。
一个基督徒若想认识自己的身份,舒舒服服躺在沙发里翻书是办不到的,因为世上没有一本内含天主肖像的目录册;自己构想一个安逸的天主、遵循与天主毫无关系的准则也是办不到的。
小镇的街道广场上也布置起漂亮的灯饰。我们小镇的路上会布置一个大大的星星灯饰,寓意耶稣出生时有一颗明亮的星星在天空中为朝拜的三王引路。这些准备大概要一个月的时间,有着不同的风格。
就像我在去年的马拉松总结中所写的:2009年第一次跑马拉松是出于好奇,是想认识在国内如何把类似马拉松这样的运动与慈善、筹款联系到一起,因为我在美国学习时有两次参与长途步行为慈善筹款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