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习会依次围绕新时代的福传、弥撒礼仪、教理讲授、梵二文献、朝拜圣体,及圣经研习暨信德年闭幕会六个主题,研习会根据主题内容,选择相关的书籍资料,神长们与教友共同学习、探讨。
在追忆王伯尼神父的时候,王芝如修女眼中充盈着泪水,那是亲人几十年的思念之情,那是再也无法相见的遗憾之殇,值得王修女安慰的是,王神父留给她可贵的精神财富,从三哥王伯尼神父身上,王修女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神贫
少年时期因受谦卑简朴的方济各会士影响立志修道,于三王来朝瞻礼后与家里人告别,前往方济各修院,穿上会服,系上神贫、贞洁、服从的腰带,并取会名比约。经过极艰苦的初学生活考验后,于1907年矢发大愿。
法国的热心教友PANOUFIDELE潘龙同行一天的行程到了三个堂口及墓地,神长教友在满天繁星的夜晚返程。一路朝圣,大家感受颇深。借着为炼灵的祈祷,更加意识到救灵魂的重要性。
但所要面对的新课题是:如何与自己独处,如何与家人朝夕相处,如何与他人既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又能相互关爱、守望相助,如何在寂静中对社区对堂区保持关注和支持,在难以参与圣事活动时如何依靠虔诚的信仰与天主圣神保持心灵的联络
他的神学、哲学、神修等书有90多种,可谓著作等身。在所有的教父中,奥斯定算是最多产的作家,从他的讲道和要理讲解中,我们不难发现他除了是一位尽忠职守的主教外,更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1992年8月,他竟自动放弃干部职位,毅然进入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修道,成为一名基督的得力门徒。正如他的话语:“信仰是真理,天堂是目的;在世几十圈(地球公转),图得啥东西?!”
有人说,巴金老到九十多岁时早已封笔,也不再发表重要见解,而我们这位老作者真是神了。的确如此,他是兼有信仰的支柱,又有事业的支柱。
在88岁高龄去世前,只有一个多小时的昏迷状态,而且是在医疗团队和神长们的守护之下安静地离开,方济各因上主的恩宠助佑而获得了善终,为其终生的执着信仰追求和圣善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许多人贪图享受,贪图口腹之乐,而忽略了应有的神贫精神,忽略了与天主的关系,忽略了自己和教会的使命:引导这个世界走向正义、和平和圆满。很多修道人在这种大思潮下接受培育生活,便很难给自己的生活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