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白音察干镇热心教友孙小兰,像往日一样,诵完早祷从教堂回家途中,无意间听别人说,有个外地来的患有智障的流浪汉,每日靠拣拾垃圾堆中人们丢弃的东西为食,栖身于一个半封闭的男厕中。
这所学校具八十年历史,位于首都新德里以东九百八十公里的贝蒂亚镇。学生们赞扬圣依纳爵通过其会士秉承印度传统,在灵修和俗世事务上贡献良多。
作者后记 杜宝藏神父,圣名伯铎,陕西眉县齐镇人。
她拖着病躯,到武汉市儿童福利院、市青少年宫,免费教孩子们画画、唱歌,陪孤儿们过节,她常常拿出自己的救命钱来帮助孩子们,省下母亲给自己买药的钱给孩子们买吃的;她跑到红安七里坪镇支教;她拿出自己原准备化疗的钱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卫匡国神父在杭州病逝,葬于留下镇大方井司铎公墓。拱券形墓顶上竖十字架。后钟鸣仁、罗如望、金尼阁、洪度贞、殷铎泽、法安多、艾奥庭等耶稣会士均葬于此地。
进入教堂的门厅,堂内志愿者见我们是从中国来的,特意找来会说中文的露易斯娜女土陪同。她非常热情地引导我们进入教堂内,安排我们这些外国人在靠近祭台的跪凳上一一就坐。
但为了教友的灵魂需要,几位神父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奔波在这片土地上。二十多年前,一位刚晋铎的神父被分配到塞外一个有上千教友的堂区,这地方风大土薄,十年九旱,农民收入微薄。
教宗指出一种值得效法的生活模式,即耶稣会士们在17和18世纪时在这块土地上为原住民建的聚居村,使他们能够在那里平安生活,并且自成一体。这些聚居村以福音为核心。那里没有人挨饿、失业,也没有文盲和欺压。
教宗又说:在中东可爱的教会,你要从救恩的原始活力汲取力量,基督的救恩是在这块特别蒙爱的土地上实现的!你要沿着信德之父的足迹前行,他们以恒心和忠贞开启了人类回应天主启示的路!
奠基添土8月18日上午,在爱使我们相聚在一起的乐曲及礼炮声中,邢台教区赵庄总堂举行了教堂重建奠基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