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即使如此﹐在天主子的受苦面容上﹐我们开始看见我们的创造主与救主更深刻的美善。我们可以在黑夜的寂静中听到圣言。
我们也可以为穷人、弱小者和受苦者的益处做很多事情,以促进正义、促进修和,并建设和平。
我们本着关注和爱关怀处境困难的家庭、被迫离乡背井的家庭,这些家庭成员四散各方,没有居所和工作,或因许多原因而受苦。我们也关怀处在危机和已经分离的夫妻。我们愿意接近所有家庭。
教宗感慨说:为什么儿童要受苦?为什么儿童得死去?若认为死亡便是一切的终结,那么死亡会令人感到害怕,惊恐,成了一种威胁,打破每个梦想和希望,破坏各种联系,中断每个旅程。
教宗肯定地说:天主临在于有人面临危险的地方,有人受苦、逃亡、遭到拒绝和被遗弃的地方;天主也临在于有人梦想和希望自由地回到祖国,为他和他的家人安排和选择体面生活的地方。
教宗解释,穷人一方面是基督的受苦骨肉,我们众人都必须亲自触摸这骨肉;另一方面,穷人能成为生活上的真正老师,在人性和灵性层面常能提供很多经验。
天主教的炼狱观指出,天主教的“生命共同体”包括三个单位:天上的荣福教会、地上的奋斗教会和炼狱中的受苦教会。
然而,如果从对每个人深忱的爱出发,就可能实际有效地为生命服务,为尚未出生的胎儿以及为残弱、受苦、特别是为生命末期的人服务”。
是把天主的善,实行在他身上的好心人,福音中善心的撒玛黎雅人的故事,充分展现出一个人在面对另一个受苦、受难者时,所怀有的高贵情感与响应。
(领圣体后)受苦的耶稣,你来坐在我的心中,我的心是你的座位,是你的用具,你把我的心举在万物之上,你别离我,我不离你,我时时刻刻想念你。摘自2002年10月13日《公教报》傅铎/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