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们总是倾听得不够,或是为了证明自己有理而打断他人。很多次,当他人在说话时,我们打断对方,反驳道:‘不!不!不是这样的!’我们不让对方解释完他的观点。
一个人可以不结婚,就如司铎和度奉献生活者,但他必须在生活中给予他人生命。我们若不以善行发挥生育力,就是有祸的。生育力是天主的标记。教宗指出,先知们选择以沙漠的图像加以说明。还有什麽比沙漠更加贫瘠的呢?
因此做人必须懂得社会常识,世道人心,遵守规则,学会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每时每刻都要用心去感知事物,用心去与他人交往。心者为王,潜能不可限量,用心的人就是最幸运的人,最接近成功的人。
鲁菲尼阐明,我们当代的一大风险在于「排斥他人、顾影自怜、只爱自己,把世界一分为二:即我们和他人」。这种情况「妨碍我们把他人视为弟兄姊妹、天主的儿女」。
同样,「我意识到,如果我成为一名神父,服务他人并无私奉献自己,我的生活将会更加幸福。」他修读旅游管理之后,意识到了修道圣召,并进入了修院。「像我这样的年龄,别人已经从神学院毕业。」
教宗接着表示,这种对世俗的挂念、这种比他人更重要的切望是世俗的精神,谁若呼吸这种精神,他就是吸入“天主的仇敌”。耶稣在另一段经文中对门徒们说,“不随同我的,就是反对我”。在福音中没有“妥协”。
姑母的这种对待,在玛利亚身上发展成一种服从和尊重的意识,并使她能够感受到他人的痛苦。显然,磨难教导了玛利亚辨认出痛苦的价值,不是被动的接受它,而是把它奉献给天主。后来,一对没有子女的夫妇领养了玛利亚。
帕罗林提醒到,正如教宗方济各所说的,“世俗的和平迟早会结束,之后,你又不得不寻找另一个,而这和平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和对他人的剥削之上”。
教宗举了发生在年轻人间的霸凌行径的例子,“当一个人不愿了解自己的身份,反而轻视和攻击他人的身份时,就会产生霸凌行为。当攻击和霸凌事件发生在青年团体、学校和邻里之间时,我们看到了攻击者身份的困乏。
弟兄姐妹们,这点对我们也是重要的:如果我们参加了弥撒出来,刚到教堂门前,就说他人的是非,对所有人失去慈悲之情。千万不能这样做!说人坏话会摧毁心灵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