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的主角是引领天主子民的圣神。扫禄的眼睛立刻有两个像鳞片的东西掉了下来,『他便看见了,遂起来领了洗』。从此,扫禄成了保禄,他坚硬的心成了顺从圣神的心。」
天主教徒、亚述-加色丁礼信徒、东正教徒、浸信会信友、信义会教徒和亚美尼亚信徒在礼仪中负责歌咏和各项服务,一同组成了超越彼此的分裂的天主子民。教宗在抵达祭台前,跨越了一个象徵性的格鲁吉亚圣门。
天主子民需要奉献生命服事福音的牧人,他们热爱福音、走进弟兄姐妹,成为天主仁爱的活标记。教宗最後提到青年。
事实上,筛选圣召也极其重要,因为如果没有真正的圣召,受苦的将是天主子民。无论如何,让司铎自由选择是否守独身绝非解决圣召短缺的方法。
这一餐要表达的意思是说,天主和他的选民,如同结婚一样,天主说,我是你的天主,你是我的子民。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继续论述基督徒的希望,表示忠信的天主子民是起身在希望中行走的人。《玛窦福音》记载,耶稣在升天之前对门徒们说: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廿八20)。
在《圣咏》第94篇,上主劝诫祂的子民,并敦促他们不要那样心硬。祂之後还透过厄则克耳先知作出一个美好的许诺:祂要把人铁石的心改换成血肉的心,也就是说懂得聆听和接受服从见证的心。
教宗说,他们是法律的守护人,是天主子民教义的守护者,信仰的守护者。但他们中有人相信这个,有人却又相信那个。这些人失去了法律,失去了教义,也失去了信仰,因为他们把这些变成了意识形态。
梅瑟说,上主拣选以色列子民,因为他们是所有民族中是最小的一个。教宗解释道:上主爱上了我们的微小,为此而拣选了我们。祂选择弱者,而非大人物。
教宗解释道,这是「基督徒的生活风格」、我们身为天主子民的风格,它基於三个幅度:「割舍、许诺和祝福」。亚巴郎离开故乡便是「割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