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圣召不可被缩减为只是司铎职务或修道生活的层面。圣召绝不「仅限于少数人的特殊经验」。「我们每个人都蒙召参与基督的使命,集结散落各地的人类,使之与天主修和」。
看到一篇文章,名字叫《善良那根弦》,说的是印度北部有个叫格依玛的村庄,土地贫瘠,人们生活贫困,却没有生财之道。村边是一条简易马路,路况不好,经常发生事故。有一次,一辆车翻了,司机被送进医院。
接下来弟兄姐妹们心中有底都不害怕了,甚至有些弟兄姐妹从没在大众面前分享过,也不敢读经,怕自己读错字丢人,今天真是天主的奇妙安排,每人都拿出自己的五饼二鱼作信仰见证分享,有的见证信仰对家庭的改变,对个人内心的改变
梵蒂冈高层官员四月十三日表示,关注到教会在印度的慈善工作受到威胁,因为这些工作往往被指掩饰改变他人宗教信仰的意图。
历史的积淀,需要改变,这种改变既需要神职人员观念的改变,敢于将福传的担子交给教友,也需要教友观念的改变,把福传作为天主交托自己的任务来完成,只要神长教友齐心合力,福传事业就一定能取得空前的发展与繁荣。
公告说,世上的光一书中,教宗本笃十六世回答记者彼得·泽瓦尔德访问而谈到的一些有关性问题的话,没有改变教会的伦理教义和牧灵规则。
我个人认为最低不要低于一年,因为慕道者起码要有一个生活的改变。很多教友的观念是领洗的人数比较重要,今年有多少人领洗,而没有考虑到领洗以后他们的方向问题。希望诸位神父们都能够重视慕道期。
转眼大学毕业七年了,常常怀念大学的生活。这几年信仰得到了升华,与天主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毕业后青年们各奔东西,联系渐少,这份主内的友谊却永远存留于记忆中。
在这里,大家都能够真实地分享生活,沟通感受,这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此时我对夫妇恳谈有了初步认识。
那些没有经历过属灵的改变、心仍就依然故我的人光景是多么的悲惨。有一座大山把他们与天堂隔开。他们还必须“出死入生”(若一3:14)。但可怕的是,他们看不到也意识不到自己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