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则表示,“子女患病对父母是考验,自己为孩子从疾病中康复感恩。我们希望让三名孩子都入读天主教学校,并参加主日学”。
“耶稣承行天主的旨意,洁净人类因罪恶而患的癞病;祂是‘天主伸出的手’,祂抚摸我们患病的肉身,以这行动填平那使我们分离的深渊。耶稣去寻找被丢弃的人,那些已经失去了希望的人。”
那么,“哪些事物使我们的眼睛、使信德的眼睛患病呢?是恶习、世俗精神和傲慢”。教宗表示,这三件事物催促你与其它事物有所连接,“使你留在黑暗中而感到安全”。
富有或贫困、患病或健康,尊严是“以那源自于身为天主儿女的一切内在力量”,“在天主和他人前的一种生活方式”。当有人问及宽恕的能力时,教宗表示,宽恕和被宽恕犹如一张“来回票”。
切尔尼枢机最后总结道,教宗在《玛窦福音》第25章31至46节的启发下撰写了文告,而这份文告鼓励我们在饥饿、口渴和患病的人,以及外乡人与服刑者的面容上辨认出天主。
这段福音记载:日落之后,人们把所有患病的人带到耶稣跟前,耶稣治好了他们。但是在黎明前,耶稣消失了,祂退到一个荒野的地方,在那里祈祷。
教宗也念及那些面对子女困难的父母,包括:孩童患病、儿女有同性恋倾向、青少年出车祸等意外、学生课业不佳等等。教宗坦言,这其中有许多痛苦。「但请你们想想上主,想想祂怎么解决大圣若瑟的各种难题。
(估计是伤风感冒);第二、夕阳西下,到了晚上,很多人把各种患病和附魔的人带来,耶稣一一治好了他们(但不知道其中是否有神经病患者)?第三、清晨,天还很黑的时候,耶稣独自到荒野地方祈祷。
应该认识到,患病是天主对我的特别的恩惠,是给了我补赎立功的机会,痛苦是化了妆的祝福。想想耶稣为了爱我们,救赎全人类,无罪被钉在十字架上,我们这点痛苦算得了什么呢?
他写说:‘我们大家在天主内成为一体,不论富人或穷人、奴隶或自由人、健康的或患病的;一切都来自唯一的头:耶稣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