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位江南知识分子朋友在其父亲去世17周年(7月17日)之际写的纪念文章。与其前文《母亲的慈爱与温暖》一样充满了对其父母的深切怀念。
现依照古代不同的礼书,把将临期的主题或意义归纳为以下几点:1、纪念天主子取人性降世的奥迹古代各地教会礼书中,将临期经文几乎均有一共同主题:主基督藉童贞玛利亚降生成人的奥迹。
为庆祝这位终生奉献于为最贫穷者服务的德肋撒修女的冥诞,印度政府决定发行一枚纪念钱币,台湾保禄孝女会的保禄书局也以出版这位真福著作的华文翻译,表达对她的敬意。
印度全国各邦在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去年2005年4月2日去世后一周年的日子将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
我们不但纪念自己的亲友恩人,也为所有的亡者献弥撒、祈祷。纪念亡灵,我们不会只有怀念与哀伤,更有日后天乡相见的希望与期盼。
值此纪念伟大的耶稣会士利玛窦神父逝世四百周年之际,由梵蒂冈博物馆馆长安冬尼奥·鲍卢齐教授执导的画展——“攀登历史颠峰:从罗马到北京的利玛窦神父(1552-1610)”将在梵蒂冈展出。
读经一户籍纪 21:4-9读经二斐理伯书 2:6-11答常咏圣咏 78[77]:1-2,34-35,36-37,38福音若望福音 3:13-17 圣周五是纪念救主苦难的节日,所以实际上也是十字圣架节。
在弥撒中教友与司铎和耶稣共同执行祭天的职务。教会希望我们主动地、有意识地参与礼仪。弥撒就好像一场圣剧,在这剧中,人人都扮演着角色,没有呆板的观众,有主祭的,有辅祭员,歌咏团,奉献礼品的……等。
为此,在这礼仪当中我们纪念天主,纪念耶稣。这不是一个民俗活动,而是纪念耶稣所作的举动。在此之後,耶稣拿起饼,把它作为祂的身体交给我们吃;拿起酒,把它作为祂的血交给我们喝。这就是天主的爱!
蔡主教在弥撒讲道中鼓励教友在这个月里特别纪念已故亲友恩人,为他们多参与弥撒,多祈祷,多做补赎。继而讲到:人生如过客,就像一个课程,上完课我们都要下课,都要回家,回到天父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