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在死刑问题上也表达了同样明确的立场:死刑是无法接受的,必须在全世界予以废除,因为死刑“总是一种杀人的罪行”,即使被杀的人是一名罪犯。
比比还在等待对她的死刑判决提出的上诉的结果,并被转移到孤立的牢房,那里没有任何窗户,饮水系统或厕所,穆斯林想要她死。
一个被判死刑的人成了我们的模范,成了一个人,一个信靠耶稣的基督徒的模范;他也是教会的模范,因为教会在礼仪中多次呼求:‘上主,求祢垂怜…,求祢记起祢的慈爱’。
医院给我判了死刑的时候,我绝望了,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听天由命吧。这时,有热心教友来到我病床前,对我说:李老师,你的病只有天主能救你。我说:我信了30多年别的教,怎么能更改教门呢?遂拒绝了她们的劝告。
他巡回美国各地和全世界,讲述自己的经验,并在人群之间倡导废除死刑。这几天,雷奇内拉抵达罗马,除了晋见教宗以外,他还亲自探访了雷比比亚监狱的服刑人。
那次电话会谈后,拜登决定将37名男女的死刑改为无期徒刑。在去年年底的电话会谈后,白宫的公告指出,拜登感谢教宗不断致力于“减轻全球的苦难,包括推动人权并保护宗教自由的工作”。
教宗5月2日说,我们的祈祷必须由聆听天主的圣言而得到滋养,与耶稣和他的教会的共融,正如斯德望在宣判他死刑者面前所表现的勇敢,明确见证了在天主的圣言内不断重复研读基督事件所结的祈祷的果实。
次年部文已到,县官坐堂,宣布司铎死刑。神父在县衙大堂上坦然面对,大谈圣教道理。衙役上前把他绑到五显朝堤塘处施刑,绞到第二次魂归天国,被葬在官山坪。
十四处苦路回顾了耶稣从被判死刑到安葬坟墓的事迹,青年们在拜苦路活动中通过默想、艺术表演和在现世舍弃自我的圣德楷模,重新认识了耶稣的面容和祂在日常生活苦难中的各种经历,并祈求自己能因慈悲而被转变。
耶稣从被其徒犹达斯出卖,被捕,交于殖民统治以色列的罗马总督比拉多手中,被鞭打,判死刑,钉死于十字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