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中国教会发展的太过西洋化,没能从传统文化层面融入中国主流社会,为此,我们不得不背负洋教的重担百余年。
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作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被认为是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索和系统研究的第一人。
有许多优秀的修女还当了校长、医院院长、出版社社长等;还有许多优秀的修女当了作家,牧灵专家;有许多修女在麻风病院、艾滋病院为病人服务;有许多修女在战争第一线救助伤残,或在自然灾害第一线保护儿童、老人、救助受伤的人
随后两天的庆祝活动,安排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和基督文化的关系”为主题的讲座以及新闻写作方面的简短培训。与会神长和教友们积极发言,交流分享在热烈的氛围中度过。
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一部卷帙浩繁的五千年中国文明史,其实就是一部丰富的信仰文化。天人关系、人人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这一切做好了,就会天下太平,就是天人合一,大同世界。
“天人合一”论与基督教上帝观——赵紫宸对基督教与儒家传统的比较研究姚西伊一、导论赵紫宸(1888-1979)的生平,时代背景;问题的提出和意义二、基督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对话与结合的必要性 对儒家地位的评估
与不同文化和其他宗教对话的强调,以及建设地方教会的努力目标,辅仁大学神学家、中华耶稣会士张春申神父(1929-2015)基于汉语神学教学与写作,经由与同期港台新儒家的文化互动,通过与包含儒学和道家思想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度对话
承德避暑山庄底蕴深厚,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宗教与社会相适应、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方主教在讲道中指出:姜神父是东欢坨村多年来所出的唯一一位神父,这是其家庭的荣耀,是教会的荣耀,更是整个村子的荣耀,姜神父自晋铎后一直在河北天主教神哲学院教书,虽然没有自己的堂区,但是却为教会培育出一位又一位优秀的神父
进德网、信德网讯2008年9月2日,下午四点钟,兰州教区社会服务中心王喜奎神父代表进德公益前去西北师大实验中学看望就读于该校的28名贫困优秀生,为他们送去由进德之友捐助的16000元学费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