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它将人类伟大的愿望寄托于时常贪婪的经济逻辑,此逻辑的生活愿景抛弃了那些不生产、努力超越有限事物的人。
禧年2025:耶稣基督我们的希望(II):耶稣的生活:比喻(VII):“耶稣基督我们的希望:“撒玛黎雅人”他看见他,就动了怜悯的心”(路10:33b)亲爱的兄弟姐妹们,我们要继续默想福音中的一些比喻,这是一改变观点
教宗对此加以阐明,表示我们经常带著抱怨的语气说:“如果祂使我们获得了自由,如果天主聆听了我,如果生活如我所愿,如果我能拥有这个和那个…。这个‘如果’不会帮助我们和其他人,不会产生好结果。”
我们知道、我这本关注伊拉克历史和发展的书中也有写到:他们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他们为那片土地的生活、传统和文化作出了贡献。
旨在通过教友自身的改变,影响身边的人,而促进福传。在本堂神父、副本堂神父的大力支持下,朝阳堂区近三年来,每月举办一次培训班,激发了教友们的传福心火,并带动更多教友加入福传队伍当中。
今天,我们开始一个新教理讲授主题,专讲基督徒生活中一个紧迫和决定性的主题:对福传的热情,即使徒(宗徒)的热情。
很多时候,我们在看待生活和现实时眼睛是向下看的;我们只盯着即将逝去的今天,对未来感到失望,只关心自己的需求,陷入冷漠的牢笼,与此同时不停地抱怨,认为事情永远不会改变。
(罗10:14-15)所以,先该有福音的宣讲,信德和皈依,礼仪才能在信友生活中结出果实。而教会就担当着这重要的职务,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
不管她遭受怎样的痛苦,对天主的爱决不改变和减少。她感谢耶稣的血赦免了她的罪。她的面容显示了无限的幸福与喜悦,并深信她将与天主见面。史托非尔等人在仪器旁,她的祈祷被他们听得真真切切,深深打动了他们的心。
雷鸣远神父说:一个性情忧郁、愁眉苦脸、发牢骚、爱挑剔、怨天尤人、吹毛求疵的人,仿佛一只苍蝇,传播病菌、制造困扰、到处使人厌恶……基督徒应该活出喜乐的生命,这种喜乐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