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架成为基督救赎的符号,也成为教会临在这个世界的符号。在历史上,基督的十字架曾经历过很多劫难。相传:公元320年9月14日,君士坦丁大帝之母海伦娜在耶路撒冷的加尔瓦略山上,主持找寻到基督的十字架。
天主探望子民具有更深刻、更新颖的意义,也就是说上主特别临在子民中间。教宗说:上主走近了群众。临近的天主能够明白祂子民的心思。当耶稣看到那队伍时,便走近他们。
堂区打破了往年来子时弥撒前迎圣婴的习惯,首次将迎圣婴仪式与弥撒时间分离,会长成士临说:之所以这样做是从福传的角度出发,在黄金时间迎圣婴时间,能更吸引教外朋友的注意。
我们可以在圣事中,特别是在圣体圣事中与真实临在的耶稣相遇。我们可以在我们的弟兄的面容上,尤其是在穷人、病患、坐监者和难民的面容上认出耶稣。他们是受苦基督活着的骨肉和看不见的天主的可见肖像。
福建厦门教区有一位神父告诉本堂教友:弥撒进行中,如果有人在教堂中讲话,对天主父不恭敬,对主耶稣基督不在乎,不理会天主圣神的临在,有一个,神父我就在祭台上打自己一个耳光。神父说到做到。
主教不将子民聚集在自己身边,不要求他们遵从自己的想法,而是促使他们围绕着临於天主圣言和圣体圣血中的基督」。
这次公拜苦路活动不忘提及女性和她们在教会内的临在。默想祷文将现代家庭和即将举行的「家庭」世界主教会议,托付於圣母玛利亚这位哥耳哥达悲惨苦难的主要人物。
教宗冀望美洲大陆的信仰生活能越来越根植於福音,基督能越来越临在於每个人、每个家庭,以及各民族和各国的生活中。
基督徒相信耶稣基督是降生成人的天主圣言;而对犹太教徒来说,天主圣言尤其临在於梅瑟五书中。这两个信仰传统都以唯一的天主、盟约的天主为基础,天主透过祂的圣言向人启示自己。
因此,我认为这次访问最有意义又最令人感动的正是这三个受访国家的人民非常踊跃、积极地回应了教宗的访问:他们首先以关注、爱戴和情感回应教宗,然後接纳他的话语和他意义非凡的临在,视教宗的讯息为鼓励、指导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