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耶稣基督是谁?
2012-04-18

他是逾越节的羔羊;在肋未纪,他是我们的大祭司;在户籍纪,他是白日的云柱,夜间的火柱;在申命纪,他是我们的避难所;在若苏厄书,他是我们救恩的元帅;在民长纪,他是我们的民长;在卢德传,他是至亲的救赎者;在慕尔纪

中国世青参加者近距离接触教宗喜出望外
2013-08-09

领队依伯尔说:「大家在一起度过的每一天,看似平淡甚至多时的等待与拥挤稍显无趣,但在回忆时处处都是充满了感动。」在香港教区青年牧民委员会和一个修会的协助下,由她发起的这个小组得以完成朝圣之旅。  

行爱——爱是行为学
2006-04-06

只有一个被人们视为仇敌的玛黎雅人对他动了恻隐之心,为他包扎伤口,并给他安顿住所。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常会遇到一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这个时候我们是充当司祭、肋未人还是玛黎雅人呢?诚然是后者。

教宗清晨弥撒:我不明白诸多不幸,但我信赖上主
2016-03-15

(梵蒂冈电台讯)无家可归者冻死在罗马城,德肋姆姆的女儿们在也门被杀害,意大利火烧地(Terradeifuochi)居民癌症频发……。

梵蒂冈:教宗册封斯塔尼斯劳和赫塞尔布拉德为圣人:天主战胜了痛苦与死亡
2016-06-07

教宗方济各6月5日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弥撒,将圣母司铎会创始人波兰籍神父耶稣玛利亚的斯塔尼斯劳(StanislaodiGesùMaria)和圣女布里吉达至圣救主女修会创始人瑞典籍修女玛利亚‧依伯尔

教宗三钟经:做受苦者的近人,没有行动的信德是死信德
2016-07-12

教宗从主日福音记载的慈善玛黎雅人比喻谈起,鼓励我们不把任何人分门别类,而是做每个落难者的近人。当天天气非常炎热,但仍有许多人聚在圣伯多禄广场聆听教宗讲话。谁是我的近人?我应该爱谁如己?

教宗与圣座最後一场避静默想:光谈空墓还不够,还应宣告基督的复活
2017-03-11

《变形记》是卡夫卡(FranzKafka)撰写的中篇小説,书中的主角格雷戈尔·萨姆(GregorSamsa)一天早晨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昆虫。

教宗为Ted大会发表演讲:人人需要彼此,让我们掀起温柔的革命
2017-04-27

教宗接着引用福音中慈善玛黎雅人的比喻(路十25-37),表明这个比喻是「今日人类的故事。人们的道路上满目疮痍,因为置於中心的是金钱、事物,而非人。

教宗清晨弥撒:让我们接受上主的安慰,切莫心怀怨恨
2017-12-12

当天的第一篇读经取自《依意亚先知书》,讲述上主许诺赐给祂的子民安慰(卅五1-10)。教宗对此证实说:「上主来是为了安慰我们。」诚如圣依纳爵所言,我们要「默观基督的安慰者角色」,视之为朋友间的安慰。

内蒙古:包头教区纪念先教区长范路易神父逝世三周年
2019-03-25

荣休后,神父并没有停下牧灵、福传的脚步,继续见人就宣讲祈祷、祈祷、再祈祷和福传、福传、再福传的重要性、以及二心一德的理念:即做一个好教友必须敬礼耶稣圣心和圣母圣心和学习圣女小德肋,以至在法国小德肋家乡都知道内蒙古有一个特别喜欢讲小德肋的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