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那些年幼便被迫劳动的儿童,教会也将讨论如何收容他们,给以适当的教育和照顾。
他还强调,不可能有悲伤的基督徒,圣神教导我们如何去爱,并使我们充满喜乐。 教宗当天的弥撒讲道围绕在耶稣升天前一再重复的「三个关键词」:「平安、爱和喜乐」。
问:斯德望是如何看他的慈幼会经验的? 答:斯德望被鲍思高神父的形象所吸引,非常欣赏他那种极力教育青年的教学和牧灵方法。斯德望后来放弃车工和铜铸工的工作,得到父母的允许后,加入了慈幼会。
因此,人要得到帮助,教会必须敞开大门,向众人宣讲福音,无论他们的生活处境如何。因此,我愿意说,这是一幅指南性的图像,令我们了解教宗方济各的教会观。 问:教宗方济各的另一句中心话语是传教工作。
那麽,我该如何守护它呢?我该如何辨别,我该怎麽分辨好的麦子和莠子呢?天主的国在成长,我们应该做什麽呢?还是守护。在望德中成长,守护希望。因为我们的得救,还是在於望德。这是主线,望德是救恩史的主线。
南昌总铎乔天庆神父提议增加圣经,圣乐议题,大家积极的讨论怎样开展议题的具体类容,在生活中如何实践起来。
伊拉克已经四分五裂,因此首先应做的事无非是统一伊拉克,思考如何在这分裂的国家内部实现和平。问:居住在伊拉克库尔德斯坦的基督徒目前的生活如何?
关于如何在对话中保持自我身分,维泰兹女士说:大会的展览充分吸收了这个议题,把人和人对真理的渴求置於中心。这一切问题都可归结为一个大问题:人到底需要什麽,以及人需要的真理是什麽?
基督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容忍,甚至是在十字架上最悲惨的时刻,祂仍然爱着和饶恕那些判祂死刑的人。改变生活方式;分享;多花时间在家中;宽恕;在一起;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并重生。
来认识自己的身份与使命,来回应天主的爱的呼召,在生活中如何活出基督的样子——如何做一位感恩之人——感恩天主的无限慈悲与怜爱、感恩父母与家人朋友的关爱、感恩身边的一切休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