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与物质富裕同时产生的,就是自我封闭,失去真正的沟通。为使事情有所不同,就这一点点东西就足够了。
当我们付出了自己的力量,奉献了自己的才能和生命,我们将会收获新的力量,获得新的自我,新的生命。更高一层,从灵修角度讲:我们舍弃这个美丽的世界,便会获得一个更美丽的天堂。
让别人“品尝”上主就是要遭人唾弃,而且在某一个地方默默无闻地死去但是,你要高唱“阿肋路亚”因为他们永远不会失去,对天主和耶稣的“品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牧人就是每天早上回归内在每天晚上完全空虚自己、放弃自我就是告诉人们
(若13:34-35)分享自我爱的见证。爱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自己灵活创造,但有一个原则不变的是,天主是爱……
其实真正的心镜是自我反省。历代帝王无数,哪个不是从小就接受优越教育,而熟谙经书古事的?哪位皇帝,身边没有敢于直言的忠臣?魏征对于唐太宗就是面镜子;比干在商纣王眼里却成了钉子。
教宗接著讲到,今天也有不少人试图建造“一座城和一座通天的塔”,这些都是人的计划,也是我们的计划,都是为了服务于一个越来越大的“自我”,朝著一个没有天主的上空发展。
利己主义在基督徒的心灵中没有地位:倘若你以自我为中心,你就不是基督徒,而是一个世俗的人,只寻求你自己的喜好,你自己的益处。
教宗引用《愿祢受赞颂》通谕中的话说:“人类若不自我更新,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则无法更新。没有适当的人类学,则不会有生态学。”
(路十二49)教宗由此指出,我们不能再推迟为福音作的选择,却要放弃「各种懒散、冷淡、漠不关心和自我封闭的态度,以领受天主的爱火」。耶稣「召叫我们在世界上传扬这爱火,我们因此被认作是祂真正的门徒。
“共融”意味著“放在一起”,“共享一切”,“成为一个团体,而不是自我封闭”。这种初期基督徒团体的分享模式如今仍然切合时宜,“帮助我们成为慷慨而非吝啬的人”。